四川省政府官网15日发布《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9月1日起将对公务用车进行社会化改革,实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严格落实公务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指定停放和节假日封存等制度。@华西都市报(微博):2008年起,四川省高院启用GPS管理公务车辆,通过车管中心的GPS系统平台对车辆实行定位,监控车辆位置,杜绝公车私用,规范用车人习惯,此创新举措在省高院实施6年来,已经成为常态,原来逼人遵守规范用车的“紧箍咒”早已经成为习惯。日前国家最高法院服务局代表团还亲临省高院车管中心,专门来学习这里的公务车管理模式。(《华西都市报》2014年7月16日) 《办法》除了对公车治理做出了详细规定外,还对三公经费、机关资产配置、办公用房等内容进行了规范。但是公车治理在这几项规范的事项中无疑是最吸引广大群众目光的。 公车,顾名思义就是在执行公务时使用的车。但是在公车使用上,我国国家机关却执行的不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建国以来经济虽然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总体水平不高。低起点导致经济的不发达,像公车这样的稀缺资源就成为了手中掌握权力的官员的独享,成为公车私用的最原始的动因。二是因为长久以来的习惯在一些官员心中形成了思维定式,公车是担任这个岗位职务应享的,还要加上一个括号,里面写上“随时”二字。上行下效,“原来的处长能用这公车,我当了处长为什么不能用”,这些想法根植于各级干部心中,谁也不愿意成为第一退出的人。三是因为作为既得利益者,又是掌握公车改革的官员,不愿对公车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虽然针对公车改革,一些“另类”的掌权者积极推行过、试验过,但是好的效果始终得不到推广,就是这些视公车私用为正常的官员在漠视、在抵制。 曾有一个网贴针对公车监督治理向广大群众征集意见,其中就包含了报道中提到的给公务用车加装GPS系统这种做法。当然这种做法肯定会有一定效果,但是在我看来,同样存在缺陷,那就是监督这一块。GPS定位,掌握行驶线路,其监督者还是内部人员,只要与负责查看的人员关系好,即使是私用了公车,也是能很好“沟通”过去的。还有网民提出了更直接的办法,在公车上旗帜鲜明的贴上公务用车字样,这样不光让体制内的人对公车使用进行监督,还能让广大的群众对公车使用进行监督,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也会是更有效的。 笔者认为,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执行以来,各地都加强了对公车私用这一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软腐败”行为的治理。也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以来,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整改破除“四风”问题的具体实践。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在活动中紧紧把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率先在思想上关上“以公车私用为正常”的思想开关,切实破除“四风”影响,真正做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让党和群众的关系进一步紧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打好基础,做出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