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向辽宁、河南以及中粮集团、复旦大学反馈巡视情况。巡视中发现河南有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腐化,为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买官卖官问题突出,跑官要官、拉票贿选问题一度也比较严重;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时有发生。(凤凰网 7月8日) 追求功名无论是在古代和如今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做官几乎成了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正如韩愈所言:“凡今之人,急名于官。”只有当了官,才能得到世人的重视,才能衣锦还乡、光耀门楣。因此不少历经十年寒窗而又屡试不第的读书人,便会为了实现自己的仕途梦而想方设法跑官、买官。现如今,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一定程度仍然存在,但笔者与公众更想知道的是,这跑官要官的资金从何而来,恐怕是“取之于民”而却是“用之于官”吧。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描述的正是古时候官员的贪腐行为,有了这十万雪花银,不仅能够找回买官时的损失,更能够实现“提钱步步高升”的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买官要官”及贪腐之风也顺势发展至今,只是为今之计其形式更加多样,“跑官要官、拉票贿选、带病提拔”皆是不正之风的表现。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官场上也是一样,要想快捷的升官发财,就只有“提钱去见”了。可是这买官的钱花出去了总得找回来吧,于是乎就只有搜刮“民脂民膏”了,于是乎官员们贪腐的之手就不断延伸了。 有买官的,必然有卖官的存在。这一买一卖的恶性循环,不仅让官场上乌烟瘴气,更是给官员们的腐败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此,在笔者看来,买官者必然要严惩,因为其一旦得手,一心只想收回“成本”,根本无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终只会成为官员中的“危险品”;当然卖官者更不可轻纵,是他们给“腐败”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如若能给卖官者沉重的打击及严厉的惩治,想必能够在源头上遏制“买官卖官”的腐败,还官场一身清风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