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群众交口称赞。但随着转作风的深入,部分干部身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认为要求严了,“当官没劲了”,在岗找不到感觉,干事提不起精神;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不收礼不吃请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对此,群众反映强烈。人民日报) 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和作风建设的深入,民众欢呼,部分干部却风声鹤唳,泛起“当官没劲”“官不好当”、“为官太难”“官不聊生”等感叹。诚然,反对“四风”、“从严治吏”的确会让一些人不太高兴。因为明显触动了一些官员触手可得的利益,不敢乱伸手了,不能乱张口了,隐性收入和福利下降了,让自己的口袋变“轻”了,脸上挂不住变“白”了。甚至戏言“无钱口袋比脸还干净”,这是为官价值方向标的偏移,没有认识到口袋变“清”脸面变“净”是为了让自己的为官更“正”,腰板更“直”。 人们常说“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感叹“当官没劲”是人生价值方向标的偏移,从根子上说,是堵住了贪腐之门,没有打开为公之窗,私心太重、杂念太多。一心想的是“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是心理的“总开关”失灵,理想信念缺钙。反对“四风”,从严吏治正好可以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树立党的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理的威信。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感叹“当官没劲”是内心深处的“官架子”摆不出来,原有的声色犬马无法浮现,杯光烛影、推杯换盏化为乌有,“食色性”的歪念无法体现。因此“从严治吏”并不过分,不能因为几句抱怨的话就心软,腐败不反,不正之风不治,老百姓会更失望。更不要被“要辞职”的声音所要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公道则明,偏颇则暗”。领导干部感叹“当官没劲”是缺乏公心,私字迷住双眼。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先公后私,大公无私,不轻贫,不附贵,坚守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做到不贪不沾,清正廉洁,就会“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庄子说:“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领导干部感叹“当官没劲”是认为有了权力就拥有一切,丧失权力就丧失一切的心理作祟。现如今贪占无门了就消极无为。有道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如果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形如“摆设”、“木偶”,不仅蹉跎个人岁月、庸碌无为,更把职责挂了空挡、让承诺放了空炮,到头来误国误民。 古人云:“吏不治则民慢,吏贪则民苦,要治天下,当从吏始,不严,何以治之?” 一语道破了从严吏治的个中要害。从严管理干部,既是对党和国家负责,也是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唯有动真碰硬,才能激浊扬清;惟有革除弊制,才能荡涤乾坤;惟有树立新规严规,才能取得持久之效。感慨“当官没劲”表明公务员们已开始敬畏权力、慎用权力,表明中央反腐败和作风建设已初见成效,本质上是好事而非坏事。不过,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如若公务员群体心理负担确实普遍过大,那么于私于公也未必是好事。应对部分干部“当官没劲”予以理性分析,从思想上合理化解,做到疏而不堵。 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钱固然很重要,但作为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切莫认为当官好处少了,不应有的钱少了,官就没劲了。消除“当官没劲”的念头,这样你的口袋才会变“清”,内心才会变“净”。(文/鱼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