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高官到企业“再就业”的话题又被关注了。这一次抓住公众眼球的,是吉林省三名副省级官员,他们分别是吉林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田学仁,吉林省原副省长牛海军和吉林省原副省长矫正中。(6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在市值排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41位政府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退休高官的“再就业”之路,似乎特别的平坦,企业到底相中这些“退休老者”的啥? 相中“权力期权”。为官时“默默”为企业“奉献”,退休后企业明明确确为自己“发薪水”。没有即时的权与钱的交易,时间的跨度长,在官员的任期内若有似无的为企业谋福利,真真假假的为企业谋长远。年限的拉长变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隐蔽性强,没有及时的权力寻租,甚至要在多年以后才假借“薪金”之名,完成权与利的暧昧交换。 相中“人脉磁场”。在官场多年,交往多,人脉多。利用自己的经济人脉、官场人脉、为自己“供职”的企业提供正当或是不正当的利益。同时,官虽退去,官威仍在,向政府机关施压,让“弟子”“部下”懂得起。 面对这样的“联姻”,严格的“婚前检查”必不可少,虽有公务员法中离职三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对退休官员管辖权及年限作出回避要求,但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止于皮毛。 “验血”为尚,健全辨别机制,判断某些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是否 “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将相关与直接相关的界线明确界定,筑起围墙,画好红线。 “B超”为佐,细化行业分类,防止退休官员的管理范围与所任职企业的业务范围有交叉或包含,打好官员“B超”,将行业细分,明确规定哪些官员在退休后不得从事哪些具体行业的“工作”。细化织网,防止“漏网之鱼”。 “CT”贯穿,监督官员从政全过程。在从政的生涯中,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督。监督决策是否公开透明,监督决策背后是大部分群众的利益,还是少部分企业的利益。在阳光下用权,才能在退休后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