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腾退和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已有10个多月。期间,很多地区都清理了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平方米的超标办公用房。然而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等情况,导致清退办公用房流于形式,甚至产生新的浪费。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的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当前在清退超标办公用房的同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后续方案,让被清理的办公用房得到妥善处理,避免清退工作只是“看上去很美”。(中国新闻网 2014年6月23日) 官不修衙是我国古来就有的官场规则。“衙”即衙门,旧时指权力机构履职的场所,拿到现在则相当于各级党政军公检法机关办公大院或大楼。所谓“官不修衙”,既是说没有能力修衙,也是说官员不愿意去修衙。而如今,“官不修衙”肯定已经过时了,“当官专修衙”甚至“修豪衙”的潜规则大行其道,以为办公楼搞大了搞豪华了自己的形象也就高大了,而且攀比竞赛的风气愈演愈烈起来。近10个月的办公用房腾退,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存在“假清退”、“真浪费”现象。 换马甲走“过场”。针对超标的办公用房,在清退时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就“加张桌子”算是整改,,这是典型换了马甲的搞“变通”形式主义。不仅超标的办公用户腾退没有做到妥善处理,造成了新的浪费,甚至于加张桌子走形式,让清退工作“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大有浪费。 抱侥幸应付了事。对于办公用房超标者,都是零代价,零成本,只需要“整改”了,合乎标准了就完事,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这件事情存在的根源性。只是简单的“照章行事”,虽然超标、豪华,但是建也建了,不能拆掉,不能没收,又难改作他用,反正谁也没把超豪华大楼带回家。所以,反映了,举报了,调查了,曝光了,整改了,无人担责。超标既成事实,也就“随他去了”。 提升干部作风是关键。面对办公用房腾退的“丑闻”,恐怕腾退只是一个开始,应尽快在提升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求转变,打破这堵与百姓的隔膜,切实将群众路线践行到实际中来。 总之,办公用房腾退是好事儿,但是后续整改方案不给力,认识不提高,在群众看来,这只是一场“秀”。要想群众不这么想,就得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真正的抓实作风建设,做到立破并举,打开作风建设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