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邳州一所高中就读的小刘,从高考结束至今,就没有再出过门。胆怯、焦虑等情绪困扰着他,他说“一出门,就有人对自己指指点点。”家人将他送到医院,他被诊断出焦虑症,并有一定的病理性转化,出现了精神分裂的前期症状。(6月15日 中国江苏网) 因为高考,江苏省邳州一名高中毕业生出现焦虑症,并有了精神分裂的前期症状,对于这样的状况发生在谁的家里都是一种悲剧,我们在同情和悲怜的同时,毫不犹豫的将问题的症结指向了高考制度,扼腕,甚至怒骂。然而,一味的将问题指向高考,是否有失偏颇呢? 老实说,延续几十年的高考制度,让亿万莘莘学子实现“鲤鱼跳龙门”,成就了非凡的人生。但制度安排本身的“竞争性、淘汰性”,让一些学子绊倒在理想的大门口,痛失改变人生最便捷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站了起来,而有的人就此沉沦,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将高考制度送上道德、伦理的批判台,甚至发出“谁该吃药了?”的调侃。 时间在推移,高考制度也在与时俱进。如,改革英语测试办法,文理科“3+x”等等,这些改革的成果,都是高考制度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而如今,关于高考的“不足”,社会中出现的取消一考定终身、不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等等的说法,在少数人那里得到了举双手赞同。然而,笔者没有记错的话,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早上3点在图书馆学习的图片,不正是透露出,要取得成绩就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吗?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这样的道理在中国适用,在美国,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定律。因此,不管高考是否改变一靠定终身,努力学习,努力考试都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 而关于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的说法,在当下中国如果一旦这样,那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前不久人大自主招生的“黑幕”不是在告诉我们,此种不能贸然进行吗? 我们接受高考的改革,但不能取消不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标准的做法。无论是高考一年考几次,“竞争性”和“淘汰性”必须贯彻考试始终,这是寒门学子走向人生成功的唯一捷径,如果这样的制度都要取消的话,那社会流动将不可避免的受阻,社会和谐稳定也将受到影响。 诚然,我们对邳州这位考生的遭遇感到遗憾,但是,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个人调节,关注个人心理和生理的健康。话说回来,用辩证法来看,个人才是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因,出现心理障碍,外界不能一味的将高考制度送上舆论和道德的审判台,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