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把握了这里面的辩证法,为官才能走正道,任事才会有实绩。但也应看到,一些人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为官不为、当太平官的思想有所滋长。(《中国新闻网》,6月10日) 因为严要求而束缚住了部分干部的手脚,最终为了不犯错而不干事,是否本末倒置了。严要求是为了规范所有干部的行为,让干部更好的开展工作,而不是把干部困在制度的牢笼中不得动弹。凡事都有限度,只有扎牢了制度的栅栏,才能保证干部在规定的范围合法干事。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干部的要求更严了,已不是以往的说说看,而是事事都动真格,让某些干部有些“水土不服”了。于是启用万能“杀手锏”,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干事就容易犯错,所以部分干部就遵循“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原则。殊不知为官不为更是一种错,成为了浪费行政资源、减低行政效能的刽子手。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前提就是保证权力在制度规范下行使,中央要求严了,只是扎密了制度网,但并没有缩小制度“栅栏”的范围,干部在制度范围内的施展空间未变,只是周围的“栅栏”更密了,漏洞更小了,空子不好钻了。在这样的体制下干部更不应和制度对着干,和制度对着干就是和群众对着干,这是违背我们党宗旨的挑衅行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干部不能因为权力的使用限度不能越过百分百,所以就逃避履职的义务。 正风肃纪下部分干部怠工,他们的共识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这种想法和做法明显是干部认识上的错误,大多数人认为端着“铁饭碗”就可高枕无忧,所以要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就应该打破铁饭碗的格局,引入竞争机制,既用制度规范权力范围,又用制度激发干部活力,让制度成为一把双刃剑。(文/孙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