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没得喝了,山珍海味没得吃了,高档餐馆不敢去了”,随着转作风的深入,党员干部有种普遍感受——“严”。但也应看到,一些人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为官不为、当太平官的思想有所滋长。于是乎,一些人礼不收了饭不吃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一些人平时做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敷衍了事、消极怠工。(《人民日报》,6月10日) “为官不为”,用形式主义反对教育实践活动,部分党员干部“自以为是”的行为,折射出自身党性修养的严重不足,对教育实践活动认识严重偏差,心里怀揣“小算盘”,实际上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只会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为官不为”,浪费公共资源,占着位置不做事,浪费自己时间,加深党群矛盾。为官一任,就应在自己的位置上干出一点实事,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如果一意孤行,虚度光阴,只会在碌碌无为中消耗自己的生命,同时引起群众不满,严重影响自我形象。试想,整日生活在群众的指责和不满之中,会舒服吗? 俗语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执政理念。为官一任,就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仅要廉政,更要勤政,勤政的目的就是为民,要摒除“明哲保身”的慵、懒作风,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思想,主动挑起“富民、惠民、安民”的大担子,比成绩、比干劲、比谁为百姓做的实事多,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这才是干工作、搞事业的“永动机”,才是党和人民所期望的“为官之道”,也唯有如此,才不愧对群众,愧对自己。(文/黄饮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