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官员用错典故透视官场肃学风任重道远

时间:2014-06-06 17:48 来源: 作者:赵蔚俊 点击:
人民日报的官员用错典故引发笑话的报道不是危言耸听,在快节奏的时代步骤和网络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面对大部头的历史典故和经典著作,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心诚谦逊的“埋头读书”,“温习功课”,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浅尝辄止阅读,出现上述用错典故引发笑

近些年出现的学者或官员用错典故而引发的笑话不少。有的将“罄竹难书”用作褒义词,有的将“渐渐入港”用在形容事情已经到位上。更有甚者,有人将网络上网友编的假典当作文史典故引用,引发了媒体的批评。典故虽小,反映的却是领导干部的学风和作风。(6月5日《人民日报》)

其实,人民日报的官员用错典故引发笑话的报道不是危言耸听,在快节奏的时代步骤和网络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面对大部头的历史典故和经典著作,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心诚谦逊的“埋头读书”,“温习功课”,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浅尝辄止阅读,出现上述用错典故引发笑话的现象不是“奇葩”之事。

面对这样的“奇葩”之事,不能一味的将责任归于官员不爱学习、不认真读书,追溯每一个用错典故官员的晋升史,不难发现晋升史也是一部奋斗史,没有哪位官员“胸中无半点墨水”能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的。然而,当工作风气发生变化的时候,对知识的与时俱进只能算作一种苛求。如,在一天洗温泉13次,一天批上百份文件的工作氛围中,能有半点时间用作自我学习吗?显然这是不现实,至于说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提法,这也只是部分单位应对上级“亦步亦趋”的做法,或者停于纸面的“嘘头”罢了。

部分领导干部的懒惰,也是导致这种状况的推手。先不说,省部级领导配备秘书,专为领导处理文稿、信息等工作,就连在某些乡镇、县级部门,一些领导干部都要在身边寻找“枪手”专为其服务,“甩手掌柜”、发号施令是其典型的表现。虽然说国家一再提倡副省级以下干部不配备专职秘书,然而,不是笔者臆测,“秘书”换作了工作人员,名号换了,“换汤不换药”,很多具体的文稿、信息工作还是那些人,这样的“潜规则”又能改变什么呢,显规则不明显,而“潜规则”大行其道?这是官员懒惰的典型表现。

讲错典故给外界留下的只是官员水平低的影响,然而文稿抄袭上级、网络等等现象,更让人警惕、警醒。前不久山西某县抄袭上级讲话稿的影响仍然让人记忆深刻,一个地区的文风和形象就这样毁于一旦,引来网友和公众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是领导干部典型引领、率先垂范的表现和要求。党的事业和群众要看见的不只是一个会办事的干部,更需要的是一个既能办事,又会用语言发动群众的干部。讲好典故只是对干部起码的工作要求,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才是做好干部的目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作者:阿来

    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