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推行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要建立食品废弃物管理制度,以减少各环节粮食浪费。(6月4日四川日报) 中国人见到朋友习惯性的问候是“吃饭了吗?”,可见“吃”在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近日,《舌尖上的中国2》在银屏上热播,将我国几千年来积攒的食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然而,舌尖上浪费则也是伴随而生的陋俗,饭桌酒局也是滋生“四风”问题的温床。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意见》体现了党委政府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的决心,向问题叫板的勇气。笔者认为,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需要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需要要依靠制度的力量。“无规矩不成方圆”,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来遏制吃喝浪费是远远不够的。依靠制度来划红线、设高压线,是约束公款吃喝浪费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相关制度来匡正公权力,公款吃喝更会大行其道,愈演愈烈。所以,在中、省、市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中,都对公务宴请、用餐做出了明文规定。有了制度这个有力抓手,整治公款吃喝浪费才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下猛药、出重拳,增加违规“成本”,才会让浪费真正断根。 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需要党政部门垂范力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消除因为公款吃喝造成的恶劣影响,防止由舌尖上的浪费变异为舌尖上的腐败,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带头过“紧日子”,有关制度才不会成为“纸老虎”和摆设品。相比满桌吃不完的大鱼大肉、名茶名酒,一碗工作餐、一杯清水,不仅能多出更多的精力花在工作落实上,也更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红米饭”、“南瓜汤”已经成为过去,但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作风要世代传承下去。 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风成于上,俗成于下”。吃喝浪费不仅仅局限于“公”,也在于“私”。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价值高达2000亿元;而全国尚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我们在推杯换盏间所浪费的,也许正是他人所亟需的。每一个人都自觉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才会成为社会共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会形成。 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让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一份责任和担当,将其外化为我们的行动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