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不仅北京,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然而,在面对城市内涝、火灾等灾难时,不少家庭缺乏应急救灾工具,让人倍感遗憾。据北京师范大学调查,北京20%的家庭完全没有配备应急物品。(5月22日《人民日报》) 地震、洪水、火灾、车祸,堪称世界上发生最为频繁的天灾人祸,在这些灾害面前,几十条甚至上百上千条鲜活的生命毁于一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痛定思痛,我们是汲取教训,防患于未然,还是抚平伤痛,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尽管人们常常感慨或者赞叹生命的顽强,但是生命更是脆弱的,在灾祸面前不堪一击,我们不能因为平时的疏忽和大意,知识和意识不足,让自己或亲人的生命被灾害轻易夺走。 换句话说,当生命被灾害和救助“拔河”时,你准备好了吗? 可以肯定地说,就配备手摇充电电筒、救生哨、呼吸面罩等“应急物品”而言,20%的家庭“完全”没有准备好,那么剩余家庭则“部分”没有准备好——来自北京市民政局的权威统计显示,“其余80%配套了部分应急物品,但仍不完备。”这是十分可怕的。 这向我们发出了一个什么信号呢?“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人们做的远远不够。 比如这次深圳内涝,被曝出地下排水设施按前苏联标准建造,只能应对一年一遇的洪涝。那么这即是说,当这次百年一遇的洪涝不期而至时,这座由于软件硬件都没有准备好的城市,提前为那99年买了单。再比如去年吉林省宝源丰禽业公司大火120人遇难的重大事故以及别的同类事故,除了逃生通道被锁死,部分源于因为自救知识不够。 这同时说明,对天灾的应急预防不足,心理准备不够,就会演变为人祸,眼睁睁看着灾害肆虐、生命财产被毁却无能为力。 可是,即便我们有了足够的预案和必备的硬件,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显然也不是。如果说急救物品没配备一旦发生灾祸无法自救或施救是“等死”,那么急救知识和意识的欠缺比如处置不当,或许是“找死”。 每个人不妨仔细检视盘点一下,自己知道多少救生知识,存不存在误区?比如火灾发生后,要尽快找到湿毛捂住口鼻,不走电梯走步梯;厨房着火后,要先关闭燃气灶或阀门,用器皿或物品蒙盖不能用水泼;在森林遇到大火应该逆着火势逃跑;震灾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逃生,注意选择室内建筑的犄角旮旯躲避并备好水源食物…… 当然,懂得一些急救常识也非常重要,去年,当深圳女白领在地铁晕倒后能够得到正确及时的施救,就不会被耽误50分钟。即使在家庭,心血管病人发作后保持什么姿势,必备什么药物,也是应知应备的。记得有句很流行的话叫“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其实在灾祸发生时,知识的确能够救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