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深圳,这座年轻的现代都市在3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却依然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初步统计显示,暴雨中当地150处道路积水,20处片区发生内涝,5000多辆公交车无法正常运营,约2000辆汽车被淹。 深圳被淹很多人不能接受,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大都市,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现代化的城市,它没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棚户区,马路是新的,楼房是新的,一切设施的最长历史也就30来年,它最有条件在一张空白的纸上描绘出宏伟蓝图来,没想到它却建设了一个下水道的“豆腐渣”,据说多数管线甚至只有一年一遇的标准。 最不该沦陷的城市沦陷了,这说明先进不能光看外表,甚至也跟建筑年代无关。所谓的先进也不是先进在城市面貌上,而是先进在理念上。巴黎一百多年前修的下水道,它仍然是先进的,深圳只有30年却已经落后。再给一百年,巴黎继续先进,深圳恐怕已经千疮百孔。 当然,深圳被淹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这场雨很大,其次它来得很快,下水道反应再快也是需要时间的,可是如果多数的下水道只有一年一遇的标准,那对不起,老天爷再想给面子,这面子你想拿也拿不回去。 年老的巴黎,至今井然有序;年轻的深圳却早早地患上了老年病,车一多堵了,水一多淹了。看起来,只是城市的几处短板没补好,但说到底还是城市理念的问题。这种落后,30年前就已经注定了,30年里看起来是在不断地进步,其实是在不断地作茁自缚,因为每一条先天不足的下水道,将来都会成为城市沉重的负担,修得越多负担越重。深圳用一根根细细的线把自己捆绑得结结实实、盘根错节、积重难返。 人家的城市做的是百年一遇的打算,我们的很多城市存的是百年一遇的侥幸。既然百年才一遇,那么99年至少是安全的,于是很多城市就等着这99年的安全。所以,我们几乎看不到那些曾经上演过看海风景的城市,当积水退去以后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可不论是五十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都只有概率学上的统计意义,可能一百年碰不到一次,也可能一年碰到好几次。市长做一任,做几任就走了,可是这个城市会一直存在下去,在它漫长的生命周期里,百年一遇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了,而是必须克服的短板。 我们的一些城市管理者却是以几年的周期来建设城市的。如此说来,30年前,用的是前苏联的标准,建到现在,大多数管线只是一年一遇的标准就不奇怪了。你可以怪罪于标准低,却无法解释后一种事实。哪怕按低标准建设,多数管线只有一年一遇的标准,也是个糊弄人的标准,那不是修下水道,而只是草草的应付。在他们眼里,没有显然是不行的,但搞多了,也是浪费。这种心态才是决定城市下水道总是赶不上趟的原因。 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吗?巴黎那些大到能行船的下水道就是最好的例子;是他们没能力做吗?如果拿出修地铁的热情修下水道,什么问题早就解决了。说到底,这是愿不愿意花钱,敢不敢下决心的问题。是应付一下,然后等着老天爷给个好脸色,把问题留给下一任,还是一劳永逸地解决? 再大的水终究会退去,不对后代负责,不对城市的长期存在负责,眼下修修补补没准还真能糊弄过去,可最终历史会给出清晰的答案。问题是,我们的一些官员可能需要对上负责,对政绩负责,恰恰最不需要的是对历史负责,对这个城市的人民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