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一段视频突然在网络上被热转,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更引发广泛讨论。这段未标明时间的视频里,显示一对内地夫妻带着年龄约两岁的孩子在香港旅游,因为厕所排队人数太多,孩子在街头小便,遭到三名香港青年阻止,双方发生冲突。 这段视频经过网络的发酵,名人闾丘露薇的参与,加之近些年来香港与内地的一些人存在情绪对立,难以避免地引发了一场口水仗。讨论的双方开始纷纷“举证”还原当时的情景,一方强调当街小便有多么的不恰当,动手打人有多么不应该。另一方则强调,排队半小时无法进入厕所,和对方拿起手机拍摄的无礼。 如实还原当时的情景并非没有必要,但或许从最初这就不是一场单纯的就事论事的争论,争论的双方更关心的是如何能够更快地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大陆游客文明素质欠佳”还是“部分港人排斥陆客”。不管这个家庭是否愿意,他们都被裹挟进了“内地人”和“香港人”的标签之争中。 笔者无意去评判这一事件中的孰是孰非,只是提醒大家注意在这些喧嚣中我们究竟忘却了什么。是的,我们忘却了这也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不管是“游客素质”还是“排斥游客”,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都有些太过宏大。不管有着怎样情绪对立,都不该让他们去承担太多本不该这个家庭承担的东西。 诚然,在街头小便之举确失妥当,或许也是出于无奈,无论如何,出手伤人是不对的。但换个角度来看,他们除了内地人的身份标签,这位母亲也只是一个母亲,她远在他乡,遇到了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而那位孩童也仅仅是个孩子,却莫名被置于如此争端之中。 闾丘露薇在微博上称:“不要在公开场合暴露孩子身体是做父母常识,找不到厕所,找个角落避一避。帮孩子换内衣都应该去厕所,或者角落,不要当着陌生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道理没错,但面对这样一个需要帮助的母亲,是否有人选择上前帮忙或是做出善意的提醒,还是赶忙拿起手机拍下“素质不佳的罪证”?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区别只在于,如何看待这位母亲,是将她首先看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首先将它看做是一个标签。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手足无措,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标签则不然,标签永远是冷冰冰的,或是受人追捧,或是受人攻击,但标签终究是标签,它永远不能像人一样有感觉会思想。 在这一事件中,人们去谈法律,谈公德,谈公共设施,但如果不能将每个个体都首先当作人而非身份标签,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不管内地和香港存在怎样的文化差异,人们应该去尊重人,关爱人这一理念是不变的。别让“对立情绪”掩盖了对人的基本关怀。刘兴伟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