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历崇拜不除“野鸡大学”难防

时间:2014-02-25 06:47 来源: 作者:吴龙贵 点击: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4个中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的一万余所正规院校名单。教育部提醒,出国留学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学校,别被“野鸡大学”忽悠了。留学生可以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进行查询。(《京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4个中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的一万余所正规院校名单。教育部提醒,出国留学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学校,别被“野鸡大学”忽悠了。留学生可以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进行查询。(《京华时报》2月23日)

教育部做了一件实事,但不能不说,意义却非常有限。根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报考国外“野鸡大学”的主要有三种人:第一种是不知情受骗型,第二种是无法完成学业型,第三种是“主动”受骗型。对于第一种情况,教育部公布的这份名单或能起到防“忽悠”的作用,但对于后两者,教育部恐怕就力所不逮了。

国人认识“野鸡大学”,大致始于钱钟书先生的名着《围城》。小说主人公方鸿渐在欧洲留学4年换了3所大学,最后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克莱登大学”就是“野鸡大学”最早的原型。资料显示,小说写作背景大约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式出版于1947年,可见,“野鸡大学”还是有些历史的。只是,七八十年过去了,“克莱登大学”这一极具讽刺意味的事物,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却越来越受到一些国人的追捧。

2013年,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援引美国大学统计的数据称,美国“野鸡大学”泛滥成灾,而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美国的“野鸡大学”每年的学位证书95%给了中国人。这一数据足以让人脸红心跳,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表明中国人“很傻很天真”,而只能证明我们对学历和文凭的过度崇拜和痴迷。

从教育部门归纳的“野鸡大学”普遍特征和惯用的行骗招数来看,国外一些“野鸡大学”的行骗手段并不高明,其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从一定意义上说,其实是迎合了某种变态的市场需求。国外“野鸡大学”通过贩卖假文凭获取利益,而一些国人则通过付出金钱来获得一纸“洋文凭”,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有需求就有市场,“野鸡大学”也由此发展成为一门跨国生意。

从内因上分析,国人对学历的过度崇拜当然与个人爱慕虚荣的天性有关;而从外因来看,则与我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用人标准密不可分。学历不等于学识,文凭不等于能力,这是起码的常识。但在现实语境中,社会却更倾向于用文凭和学历这些僵化的标准来定义和评价人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天性很容易被压制,不断地取得高分,不断地获得更高的学历,成为大多数人走向成功之路的路径。而在就业市场上,学历越高越受重视,同样是一个普遍的标准。甚至在一些单位内部,是否有海外高校文凭,也成为职位晋升、获取科研经费和提高福利待遇的重要评价标准。当一个社会近乎偏执地推崇“文凭至上”时,假文凭的泛滥自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说到学历造假,总是无法回避那些毕业于“野鸡大学”的名人,譬如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性格色彩学创始人、因主持“非诚勿扰”而爆红的乐嘉。公众自然有理由质疑他们的个人诚信,但需要反思:成功明明与学历没有必然联系,但他们为何还需要一张虚假的“洋文凭”来装扮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防“野鸡大学”,技术性手段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破除“学历崇拜”的迷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玩出聪明与智慧:480个游戏开发思维

    作者:关美红

    主要介绍了480个开发创新意识的思维游戏,包括:趣味性创新思维游戏,抽象性创新思维游戏,联想性创新思维游戏,逆向…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