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24日发布的《法治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腐败案件“59岁现象”显著,公职人员在临近退休年龄之际,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腐的现象。今后反腐败斗争需要加大对干部任免的监督,力求避免“金钱政治”、“裙带政治”等的危害。(2月24日,中国新闻网) 其实,“59岁现象”大量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政治、经济、娱乐等青春饭领域较为明显。政治领域中俗称“最后捞一把”,是指领导干部在即将离退休前夕,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肆贪污受贿的现象。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掀起反腐风暴,二十余位省部级官员被查,反腐成效获舆论广泛赞誉。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4年《法治蓝皮书》重点关注了2013年中国的反腐特征,并对2014年反腐工作提出建议。 法治蓝皮书指出,根据中纪委公开的2013年查处的案件情况,。“59岁现象”是指公职人员在临近退休年龄之际,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腐的现象。根据中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案件数据,被查处公职人员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9岁;其中,51~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7%,“59岁现象”明显。 想想看,官员想在退休前“最后捞一把”是多么荒唐的事,为官者还须知道“纸包不住火”的道理。其实,当前很多干部平时工作勤勤恳恳、廉洁奉公,在即将要退休前却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一丝贪念,总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心里便悄悄萌生“最后捞一把”的贪念,最终让自己一步步堕入深渊。殊不知,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对家人更是造成了不可逾越的痛苦。 当然,在现实当中的选任、提拔官员过程中,很难避免利益的牵扯。因而造成了一些地方和单位,违规用人问题的时有发生。可以说,利益是使得这些“带病提拔”官员能获得提拔的重要原因之一。 “带病提拔”的危害显而易见,官员“带病提拔”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打击了符合条件却没有被提拔人员的积极性。“带病”官员在某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就处在权利行使的危险状态,甚至还会牵连出一系列的背后利益链接。 因此,今后的反腐败斗争需要研究进一步创新干部任免制度,加大对干部任免的监督,力求避免“带病提拔”这类腐败的危害,尤其要防止这些因素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铲除滋生“窝案”、“大案”的土壤,实现政廉风清的目的。 笔者认为,一些老干部,自认曾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做出了贡献,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因工资待遇及保障制度尚欠完善,在即将失去权力时,心理出现扭曲,总想着“最后捞一笔”,因而走上犯罪道路。这也折射出了当前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对于“一把手”监管体系缺乏,因此,相关部门还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迈过“59”岁这道坎,才能使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刘洛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