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私人消费,偏偏公款报销;入账虚报瞒报,企图“瞒天过海”……近来,“公款买私单”现象频频曝出。16日,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纪委通报4起违反作风建设规定典型问题,此前网络曝光的“大理州安监局采购清单出现路易威登等外国品牌”事件中的相关负责人受党内警告处分。(1月20日,新华网) 携家属公费出国旅游、乡镇干部公款请客嫁女……近年来,“公款买私单”屡屡曝出,花样不断翻新。一些单位或部门千方百计钻公款的“空子”,隐瞒个别领导干部的“因私”开支,给一些腐败分子挥霍浪费、侵占国家财物提供了机会,隐患巨大。 众所周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和严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运动以来,社会上奢靡之风确有收敛。一些大牌烟酒降价不断、一些大牌餐饮场所门庭冷落,人民群众额手称庆,广大党员倍感振奋。可以说,“八项规定”后,各地各级在抓干部作风、纪律上,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 但是,面对国家的明令禁止,一些敢于顶风违纪者依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他们通过分次开票、改变开票类型、甚至是“公款买私单”的形式为公款消费“隐身”。这样的状况充分说明,遏制公款消费还任重道远。 让笔者甚是不解的是,在公款消费的现实流程中,为何仍然还有“公款买私单”的现象存在?在中央的三令五申,但各地变相公款消费不断被曝光、被查处。这还是充分暴露了政府的惩处不严和监督力度的薄弱。 其实,一些人之所以敢打公费开支的“小算盘”,恰巧就是利用了财务报账的漏洞。一方面,一些单位的会计审核流于形式,往往是只要见到报销凭据、简单审核金额之后就可以报销,对于具体资金流向不加追问和核查,造成一些荒谬离谱的花销也能“瞒天过海”;一方面,个别财会人员与领导“串通一气”,参与虚报作假。 诚然,利用“公款买私单”来给公款腐败“隐身”确实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面对这样的现象,更需要的是相关部门的集中调查、集中清理、实施整顿,同时也应该制定更加强有力地监管措施,使之不敢犯才能切实让“隐身”腐败无处藏匿,还广大民众一个风清气正之和谐社会。(刘洛妍)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20/c_119047832_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