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近日表示,农村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要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基础,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决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的所谓“逆城镇化”行为。
不准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哪城里人能不能到农村买房?买房不也就买地了吗?这显然也是不行的。可让人想不通的是,既然农村人可以到城市买地买房,为什么城市人就不允许到农村买房?如果农村的房子可卖城里人,就能卖上好价钱,“死产”也就变成了活资金,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盘活农村房子的资产存量;就能更好地实现旧村改造;如果是经济条件差无力在城里买房的居民在城郊农村买房,还可使他们早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还可以起到了平抑城市房价的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过:“土地产权的流动问题,一定要解决。很多农民工,他们宅基地是空在那的,这不是资源的浪费吗?如果能够流转,可以变现,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今是宁可农村的一幢幢老房倒塌,却禁止城里人来买。可以说,农村土地和宅基地闲置,已经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农村土地和宅基地要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必须要有完整的市场,有充分的需求或消费,也就是说城里人和乡下人有同等的买卖权利。如果买卖不是双向的,就一定会造成经济上的失衡。既然国家有政策允许农民进城买房,为什么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来买房呢?禁止城里人到乡村买房,不仅是对农民的不公平,对城里人来说,也是一种权益上的缺失。也正因这种“禁止”,使得乡村进一步败落和沦陷。
当前,不少村庄已成“空心村”,那些老宅是残败破落,有的早已倒塌。我们村里沿着206国道是一幢幢楼房,而村中的老屋是破旧不堪,有的早廊杂草丛生,草长得比人高,寂寞冷静,让人感觉一片凄凉。我还去过不少乡村,看过不少有建筑特色的百年老房,如果有城市里人去买,然后修旧如旧,那么这些藏在乡村的古建筑就能保护下来。只可惜农民缺失修复的资金,一幢一幢地在倒塌,在消失。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独特的风土民情,“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就形象描述了传统村落的风情各异。“深不见底,浩无际涯的传统村落文化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子孙后代细细品读方知其中的美妙所在。但遗憾的是,曾经近在咫尺的厚重的书,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永远地消失了。”这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说的一句话。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个到100个。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那些传统、具有独特风土民情的村庄日益消失,今后拿什么来见证农耕文明?
其实钱是跟人走的。如果城里人的富人去乡村买房,就必须带钱去农村生活,拉动了农村消费。这难道不是城市给农村输血的好办法?可惜这种既能保护乡村古建筑,又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办法,为何要禁此呢?再说,农民为何去城里买房,因为城市有太多的资源,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关健是买了房就成了城里人,社会保障就好了,老了拿退休金就不再是每月65元,不少是为了孩子读书,因为城市里有优质教育资源。而到农村买房的大多是为了养老,他们拿着丰厚的退休工资,到农村享受憩静的生活。这就是当今的“城乡差别”。
让城里人去农村买房,除了能激活农村闲置资源之外,还能缓解城市拥挤不堪的局面。同时也让寂寞的乡村有了生气,城里的文化人能把文化知识,技术和高科技带到农村,这对对农村建设产生引领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乡村社会的大力发展。让城市人自由向农村流动,是盘活农村基础性资源的唯一办法。国家不应是禁止,而应尽快出台政策,让城市人放心购买农村闲置土地和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