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头顶多个荣誉,从全国先进村到乡镇示范点,多有囊括;它们是上级的“宠儿”,村里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各部门授予的牌匾,林林总总……它们,就是各地的“明星村”,因“万千宠爱在一身”而被周边村屯艳羡不已。(1月6日,新华网)
那么,“明星村”是不是让人人艳羡呢?其实不然,“明星村”亦有烦恼,比如入村考察活动总是应接不暇,有的“明星村”平均三天就要接待一拨;再比如,作为典型村、示范点,各种工作指标多、任务重,村干部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之一就是要领导干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做群众期盼的事,与群众打成一片。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政府机构、每名公务人员的应尽之职。然而,部分地区在迎接上级检查时,却时常出现上级向下级层层提要求、压任务、推责任等现象,往往是上级命令下级,下级命令基层,基层命令一线干部,甚至连每次来检查的路线都是提前安排,几乎每次都是去那几个示范点,也就是所谓的“明星村”,表面上体现了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实则层层传递、层层无果。
其实,不少“明星村”都是由于某项工作出色而出名,但出名之后各种荣誉,包括先进村、示范点、教育基地等头衔就会扎堆而来,“一荣俱荣”。一些基层群众认为,“明星村”再怎么牛气,也不可能样样先进、处处模范,事实上很多荣誉都是生拉硬扯,因为许多部门习惯“好上加好”。
外表光鲜的“明星村”,其实也有不少苦恼。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是“先进”,分解下来的任务多指标自然多,完成起来难度很大。“挂牌多就意味着工作量大,有好些都是超出我们职责范围的。”有村干部表示,一些牌匾成了“烫手山芋”,但身处最基层,他们没有办法对上级部门说“不”,上面怎么说,就只能照做,不敢也无法推脱。
一些村干部还透露,同样内容的活动,上一届领导是一个提法,下一届领导又有了新的提法,换汤不换药,作为示范点,村里就得挂两块牌子,“如此这般瞎折腾,牌子哪能不多?”
试问,各级政府对“明星村”的眷顾其实是否无形中给了人民群众“重压”?是否容易造成上级要求与下级落实错位,服务期望与实际效果脱节呢?如果某些地方政府仅仅只是为了政绩堆资源、造“盆景”,人为拔高,或者为了门面将“明星村”变成“参观基地”,让干部群众不堪其扰,是否会给群众造成更多的麻烦?
笔者认为,各相关部门还应做好相应措施,切实为“明星村”“瘦瘦身”。只有指定强有力的制度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明星村”怪象,才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有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需,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党群干群关系才会更牢固,才能真正让群众路线走实、走好。(刘洛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