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调控工作”后,这次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提到房地产调控。而是提出:“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
在过去五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均提到商品房问题,2011年和2012年两年连续提出“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谈到了价格问题。然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力点在保障房这一体系,而非房价问题。
为什么中央工作会议没提到房价调控问题?这也是很多人都在追问的问题。事实上,不提房价调控,并不意味着房价没泡沫,不提也并不意味着不管高房价对经济和生活的挤压。
尽管不提调控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大约也就四条理由。
其一,当下中国经济处于金融危机二次探底的阶段,能够振兴经济的动力机尚未坚实地找到,此时如果房价下跌,对于经济的挤压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房价上涨的挤压力度也是非常大,鉴于过去半年房价发生了疯涨现象,2014年房价可能会暂时平静一下,部分城市可能还会回调。基于这些基本情况,不提房地产调控,可能更有利于地方有针对性地调控本地房地产市场。
其二,推进城镇化的资金来源,各地还需要依靠卖地生财,如果土地市场发挥不了作用,城镇化动力源可能发生萎缩,在这种背景下,土地财政与城市运营的逻辑就不能循环,地方债务风险就极有可能爆掉。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地方债单列来年六大经济任务。会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一个简单的房价问题,牵涉面太大,特别是牵涉调控真实主体各地地方政府,这等于自割其肉。
其三,经过多年房价上涨,买房者越来越多。投资者不期望房价下跌,这是因为一旦房价下跌,就相当于其财富贬值,已经购房者不期望房价跌,一旦房价跌出其心理底线,断供现象就会连锁性爆发,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上述连环反映,银行风险就会充分暴露,金融危机可能一触即发。
其四,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房地产这个深水池,超发的货币很可能变推动物价上涨,而经济又处于低迷期,这是典型的滞胀危机,滞胀危机的本质是信用货币的危机,同时也是经济危机。一方面物价在涨,一方面人们赚钱越来越难,这会挤压整个社会底层,影响社会稳定。
当然,无论如何充足的理由可以不提调控政策,但无法忽视的是房地产泡沫已经生成,这几乎达成了共识,至于泡沫化程度有多深,则是可以讨论的问题。从现实来看,虽然三四线城市的绝对房价并不高,然而,危机后的五年,这些城市房价可以说是火箭上升的速度在上涨,积累不少泡沫。也有些风向标式城市,比如温州,泡沫已经破裂,当然,这种破裂并非说是崩盘,而是深度调整。当然,我们更是可以看到,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房价势头并没有得到真实的控制,这也就是一些人所言的钢铁泡沫。
钢铁泡沫的出现泡沫并非是一句戏言,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中国资本集聚在这些大城市,难以寻找到新的投资思路,所以,旱涝保收的一线城市,就成了资本追逐的对象。我们不否认这些城市购房者有很多是刚性需求,而非投资或者投机性需求,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中国楼市呈现这样的钢铁式泡沫,其核心原因是中国投资渠道日益减少,而大量资本扎堆楼市的结果。这一状态实质上是日本当年泡沫生成的翻版,这种翻版当然不是那种丝毫不差的复制,而是从机制上来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外贸遇阻、本币升值,让大量的资本投资土地,投资房产。
综合考量上述因素,中央工作会议不提房地产调控是一个冷静的权衡比较下的结果,然而,不提房地产调控并不意味着价格调控会退出历史舞台。考察现实经济问题,是不能靠教条式理论来套的,纯粹的市场而无调控仅仅存在于书本上和一些人的头脑里,而非现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