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缘何屡屡成为血腥事件案发地
时间:2013-04-18 10:55来源: 作者:张军瑜 点击:
次
正因为“朝夕相处”,舍友关系也是大学生最紧张、最微妙的同学关系之一。来自不同的地方,又是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体性格;在中学里,很多人不住校,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舍友关系,但是到了大学里,离开了家长的呵护,一下子融入集体生活,很多人还并不能完全适
就在复旦大学恶性案件引发舆论关注的第二天,又一条同类性质的新闻浮出水面。根据中新网4月17日的消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同宿舍的两名学生,因为玩游戏发生口角,大动干戈,最终一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
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案,是同宿舍舍友做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案子,也是同宿舍舍友做的。一时,让我们无语;一时,让我们倒抽一口凉气。
很多人都记得自己的大学舍友,这是一种比同学关系更亲密的同窗关系。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求学目的“住”到了一起。往俗里说,这也是一种缘分。很多宿舍会按照年龄大小,“老大”、“老二”、“老三”这样地称呼自己的舍友。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便是毕业多少年之后,很多当年的舍友一见面,还会觉得关系特别近。
但也正因为“朝夕相处”,舍友关系也是大学生最紧张、最微妙的同学关系之一。来自不同的地方,又是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体性格;在中学里,很多人不住校,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舍友关系,但是到了大学里,离开了家长的呵护,一下子融入集体生活,很多人还并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关系。在这里,没人再肯像是家长那样迁就你;在这里,不仅需要个性,也同样需要理解、适应与包容。一些人可能会很快地适应下来,另外一些人,可能整个大学几年都会和舍友关系紧张。
当这种紧张关系发展到极致,便会发生类似于饮水机投毒、斗殴致死这样恶性的刑事案件。这种舍友关系紧张的盖子之下,还可能隐藏着极度自卑、极度自负,或者极度忍让,然后又突然爆发等种种不够健康、不够阳光的负面心理因子。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在这种心理疏导上,往往都是走走形式;辅导员也管不到这么细致,任课老师教完课就走;对毕业前途的未知和没信心;人说大学也是个小社会,社会的种种“失范”,又会很快投影到大学校园里面去,在诸多负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本应该充满了姐妹情、兄弟情、同窗情的大学宿舍,也会突然之间变成血腥的案发地。
法理教育、社交引导、人格养成、知识创新,无论是百年名校,还是一座普通的大学,这四个方面成了我们当今大学教育共同的短板。而这,又恰恰是我们的教育最应该教给孩子们的。
复旦大学投毒案发生之后,一位复旦教师在实验室的橱窗上,用A4纸打印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个黑体字。是兄弟,是姐妹,大学宿舍,不应当成为血腥的案发之地。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