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文化根源”是让雷锋精神常新常变的法宝
时间:2012-03-01 13:54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周碧华 点击:
次
冷了些年的雷锋热,今年骤然升温。勿庸置疑,雷锋精神的回归已到了十分迫切的程度,去年在全中国开展的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讨论,已让这个民族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全民学雷锋已
冷了些年的“雷锋热”,今年骤然升温。勿庸置疑,雷锋精神的回归已到了十分迫切的程度,去年在全中国开展的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讨论,已让这个民族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全民学雷锋已成为一种习惯,“雷锋一样的人”已成为一种骄傲。曾几何时,小学生拾到一分钱也交给警察叔叔,做好事不留姓名成为时尚。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价值观念遭到空前的冲击,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使得一些人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中国进入市场化社会以来,并非没有掀起过“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但这种“热潮”很容易冷下去,百姓讥之为“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即使像今年如此高调重视,也很难保证雷锋精神不死。那么要如何才能保证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呢?
首先要正确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而且其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其内涵,就很容易简单图解为扫大街、扶过马路的老人等行为,社会分工各有不同,没有谁能保证每天都要去清扫大街,每天都到马路上扶老人。既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恪尽职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我们服务的对象要像春天般温暖。这样就可避免把学习雷锋精神当成一种活动,是活动就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一切形式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其次,要为雷锋精神寻找到文化根源。在充分理解雷锋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将雷锋精神当作一种文化现象,这样就可避免把“向雷锋同志学习”视为一个政治口号,从建国三十年后种种政治运动中挣脱出来的国人,对政治有着天然的敏感或抵触心理,因此我们有必要为雷锋精神寻找文化根源。其实雷锋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体现的就是儒家学说中的“仁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影响中华民族心理几千年,雷锋精神,又何尝不是大仁大爱、行善积德?
再次,要为雷锋精神培植良好的社会土壤。每个个体要施大仁行大爱,没有良好的社会土壤是无法施行的,如果在一个贪腐猖獗、制假贩假、见利忘义的社会里,雷锋精神就只能成为漂亮的塑料花,因为没有适宜它生长的土壤。试想,假如小学生在学雷锋,他们眼中看到的成年人却在自私自利;假如普通民众在学雷锋,他们眼中看到的官员却在假公济私,雷锋精神又如何能倡导、继承并发扬?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重建道德价值体系,让丑恶的事物没有繁殖的可能,让阳光的事物普照天下,雷锋精神才能好好活下去。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