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把农民变成市民
时间:2010-09-25 10:53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也许有来生 点击:
次
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叫《城市规则的力量》。考虑到题目对眼球的吸引,就把它作了招揽性的修改。 不管别人怎么评说,反正我是非常欣赏 2010 年 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个地球上,原先是没有所谓城市的,即便如今中国大陆最为繁华的上海
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叫《城市规则的力量》。考虑到题目对眼球的吸引,就把它作了招揽性的修改。
不管别人怎么评说,反正我是非常欣赏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个地球上,原先是没有所谓城市的,即便如今中国大陆最为繁华的上海市,原先也只是一介小渔村。也许看官中有研究城市发展史的专家和学者,其知识,比起我的胡思乱想要来得专业,来得系统,来得全面而深刻。但是在这里,也许有来生则要拜托您先委屈或忍耐那么几分钟,允许他先把话说完以后您再发表宏论。
还是以上海为例。上海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成因很多,但是,窃以为,规则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先辈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几个相对熟悉的入海口,以捕鱼为生。光阴荏苒,后代繁衍,就有了小渔村。然后,海岸线西岸的渔民与海外的渔民有了交往,知道了海外有海,于是把海外的可取之处引进了小渔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渔村壮大成了大渔村。在壮大的进程中,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有了金钱的介入,然后又有了满足海内外渔民衣食住行所需的服务业的兴起、外延、裂变、演变。于是,就有了集镇。进入集镇人数越来越多,成分也随之愈来愈复杂。几番打打杀杀之后,尘埃终于落地,规则便应运而生。在总的规则约束下,人们彰显着真善美,遏制着假恶丑。随着规则的不断细化,随着东西方文明的持续碰撞、交融和深化,随着教育的逐渐普及,经过数代人的连续努力,集镇上人们原先的农民属性被强行蜕化、被潜移默化地持续更新以后,催生出来新的属性。为了区别这个变化,便有了市民的称呼或归类,亦即文明人与非文明人的划分。犹如眼下的一个在深山老林里生活了若干年的山民,没经培训、不经渲染地来到了城市,其言其行,一眼就被早一步进入城市的来者辨认出来——这位山民不是城市人。
这就是城市规则和标准的力量,这就是城市文明的威力和效应。
如今中国大陆的城市,别的不说,仅就衣食住行的规则和标准来说,已经非常现代化了,但是,这些现代化跟欧美一些国家现代化比起来,还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是举例说明要显得直观感性一些。
2001年6月中旬,我有幸去美国加拿大接受了二十天时间的培训。名曰培训,实则公费旅游。有一天,我们被安排观摩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其间,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让我的心灵经受了强烈震撼,也让我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了西方人的文明味道。
当时,我正在给站在马路对面的同事照相。同事呢,也正在拿捏着姿势,时不时的还挠挠首,弄弄姿什么的,使那个精彩瞬间老大会子也不能定格。就在那个时候,集中精力捕捉倩影的我,感觉面前站着一个人,并且这个人还散发着一股子喷香的香水味道。于是,我就本能地使唤着眼珠子暂时离开了照相机。
一个蓝眼珠子高个男警察出现在我面前,把我惊吓得浑身直冒冷汗!
这个警察离我有一米多远,看见我和他的视线对接了,就赶紧地一个立正,紧接着就送给我一个标准的西方军礼,再接着,嘴唇子里头就吐出了一连串的咦里哇啦。他咦里哇啦完了,该轮到我对他咦里哇啦了。但是我却犯晕了。因为我对他的所说所讲,连一个字也没听懂。这位警察非常善解人意。只见他极其准确地寻求到了一个媒介。没要多大会工夫,一个黄皮肤中年男人走了过来,先是大着舌头表白自己是台湾人,然后热情地翻译着警察的所说所讲。他对我说,警察的意思是,他要去执行一项非刑事案件的侦察任务,他开的警车有可能要斩断您的视线,会影响到您给马路对面的人照相,要求您允许他通行,并且向您道歉。您看,那是他开的车。
我顺着台湾男人的视线看过去,果然有一辆警车停在那里,红蓝相间的警灯正在忙着转圈子呢。
台湾男人对我说,您看见警车后面的车了吗?他们都在那里等候您呢,等您照完这张相了,他们才会打断您的视线呢。
这个时候,我才猛然发现,警车后面有几十辆甚至上百辆轿车停在马路边上,在等候我照完这张相以后才继续前进。
突然之间,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羞愧和无地自容!
于是,我赶紧收回视线,放下照相机,紧接着,对警察说了一句对不起,对所有等候我视线转移的小轿车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朝他们摆摆手,充当了几秒钟的北美交警。
台湾男人把我的对不起三个字翻译给了警察。那个警察很是有些感恩涕零的样子,一个劲的对我表达着谢谢您的意思。尽管我英语水平极其差劲,但是,这个三尅友,俺还是能够听得懂滴!
所有等候我视线转移的小轿车都是速度极其缓慢地从我面前滑行过去的,几十米以后,才慢慢地加速,然后,眨眼工夫,就从我的视线里面飞快地消失了。其间,还有几个男女,摇下车窗玻璃对我说出“谢谢您,拜拜”等中国声音,直把俺胳肢窝里的汗珠子都给招惹出来了涅!
从那以后,我每到一个景点,都会自觉地避免给马路对面的风景和人物照相,无论风景有几多美丽,无论人物养眼到什么程度,我也不会只顾自己而忽略他人了。
从那时到现在,我每到一个城市,每到一个旅游点,都会联想到自己在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马路对面的照相经历,于是,也就泛起了新一轮的感慨。
那次美加之行至今已经九周年过去。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我再也没有经受过那次文明的洗礼。有时候,我想着想着就不惹自笑了。还洗礼呢,警察不来罚我小款就算饶我了。弄不好,警察老爷一个不高兴,给我弄个妨碍公务的帽子荣幸的戴戴,我也得乖乖的领受啊!
由此可见,城市规则和标准的约束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城市文明的威力和效应是不可轻视的。
如今,在中国城市,规则的约束作用也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了。这是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
前几天,我到了上海,在闲逛之间,观察到了很多可以起到教化意义的场面。这里只举两个小例子。
因为举办世博会的配套需要,上海有关机关对公民素质标准进行了细致的量化,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然后,还有严格的检查、检验和处罚。民间的自发约束和监督也很到位。
比如左行右立。乘坐地铁可以搭乘滚动电动扶梯体会上上下下的享受。从迈进扶梯的一瞬间开始,自觉站在右侧的几乎都是上海人或在上海务工经商的上海的人,并且只要有人有意无意站在了扶梯左侧,很快就会有人好心的予以提醒,甚至会有血热的姑娘小伙故意的从左侧紧跑几步,去撞他的肩膀,提示他注意遵循左行右立的规则。
比如让座。在公交车里,在轻轨,在地铁,非常自觉地给老弱病残孕幼让座的,绝大多数都是上海人,不让座的一般来看,几乎都是外地人。当然了,我这个外地人,也是很自觉地给比我年纪大的哥们姐们大嫂大叔大婶等们让座的。一般来说,也都还能收到夏夏侬的反馈。其间,也有装聋作哑的。我呢,也跟着把他们当做聋哑人了,但是绝对不会对我继续施行让座善举产生一丝一毫的负效应。
当然,城市的规则不仅仅只是交通规则了,还有职场规则商界规则社交规则情场规则甚至洗浴中心规则等很多很多的规则,其中也包括一些良性的潜规则,其目的,都是在彰显着公平、公正、公开和正义、美好、博爱以及不妨碍他人等人性中的善良元素,同时也在抑制、鞭挞着人性中的假恶丑成分。
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奔向了城市,一番打拼过后,大浪淘沙,几度秋凉,催生了众多农民的嬗变。披挂着金丝银粉的新生城市人漫游到了新的空间以后,又对那里的农民或城镇居民催生着新一轮的嬗变。于是,规则的力量得以继续辐射,文明的张力得以继续扩展,国人的文明素质得以快速提升,国家形象得以明显改观。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进化轨迹还将良性循环出来更高层面的文明。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都会发出几许心知肚明的微笑。那些微笑,正是前辈们数代追求、奋斗所企求拥有的人生享受。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