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我们是否也嗜“杀”成性

时间:2010-09-15 17:39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蒋顾史 点击:
我们还没有学会理性、冷静的思考问题,不管是对于外界还是自身,我们的眼神里还是充满了蒙昧时期空洞、苍白。

  近来又是一片喊“杀”声。郭德纲的“家”事惹出成群的义愤填膺者,数落他忘恩负义,揭批他行为不洁。郭德纲耍嘴皮出身,对这些声响也早都熟络,或者还会在心里暗自哼一声“小心打你丫的”。
  
  与朋友笑谈此事,厌烦网络上这类的“斗狗”游戏,脱口说一句,索性把他“封杀”了事,随便的态度,和想拍死一只烦人的苍蝇无异。说完话,自己倒开始害怕,我也“杀”性毕露了!郭氏甫一出事,媒体上就开始有“封杀”的声音,并随着事态发展渐次响亮起来。媒体喊“杀”,我们看戏,这些年来大凡如此,习以为常了。只是到了今天,我们也开始跟着喊起了“封杀”,这算不算“以天下为己任”的进步。
  
  我无意纠缠郭德纲,仅仅是小心翼翼地看着是不是会真有“封杀”大棍砸在他头上,是不是砸完之后,他能学会低眉顺眼,是不是我们心里会偷偷乐上一下。实际上,我们都已经习惯站在“封杀”这根棍子一边了看热闹了。
  
  赞同强者,符合基本的人性。我们都想有根棍子,尤其当我们心中对挨打的人有某种不能明言的不忿时,喊“杀”声一起,大家欢呼雀跃,这种叫喊很快就变成另一种娱乐。叫喊“封杀”,也“润物细无声”地浸入我们这些撮尔小民的潜意识中间。
  
  对于媒体而言,“封杀”是一种很快慰的游戏。特别在这样一个泛社会传媒气氛中,追求功名的人唯恐抱不上媒体的大腿,得之则器宇轩昂,失之则气沮神丧。媒体深谙其中奥妙,大众也乐于参与这场游戏。“捧杀”和“棒杀”都是这个游戏中很关键的部分,不同的是,这些游戏以前是媒体带着大众来玩,现在我们这些普罗大众开始主动要求参与,站在台下喊“封杀丫的”,让他嚣张。
  
  我们为什么也嗜“杀”成性了?这是我突然感到害怕的原因。传媒所拥有的“杀”人大棒,不知不觉分发到每个人手中。人性善恶这个时候几乎都不用争论,手里仅仅握一根虚拟的棍子,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惩罚别人了。芙蓉姐姐挑战我们审美底线,我们喊过“杀”;凤姐挑战我们的知识常识,我们也喊“杀”。喊“杀”之声,上达云霄,下及九泉。之前的“封杀”声音出现在文件、公告和媒体上,今天的隆隆“杀”声是我们自觉的行为。
  
  这种自觉的“封杀”声背后,隐藏着一种悖离的情趣。行为自觉,并且在一种振振有词的理性状态下进行,喊出的声音却着不容分辩的力量,这种看上去很理智地要求封杀过赶杀某个人或某种人的行为,让人感觉熟悉。感情强烈到必须“杀”之而后快,应该是某种行为已经触及我们的底线。只是看看那些叫喊着要“杀”的对象,似乎却没有必死的理由,只是让人们心中某个敏感的地方不舒服了。在人类的历史上,二次世界大战钱的德国民众,几乎已经达到了这个层次,那个以理性和出产哲学家著称的德意志民族,曾经在这种一致的喊“杀”声中集体对犹太人犯罪。今天我们在媒体怂恿下的暴力狂欢,庶几达乎此类了!
  
  红人凤姐风闻有封杀降临时,她表态,封杀没问题,但有三条原则:第一需要提前告知何时开始封杀;第二要让我明白,为什么我被封杀;第三,封杀我有何法律依据。与之前扭捏作态相比,当时的凤姐异常冷静与理性。是不是要考虑,郭德纲的“家”事,为什么没有转化成为新闻伦理的讨论,没有变成对名人言论自律的反思,甚至在“封杀”一语出现后,没有变成大规模辩论媒体权力和公共心理的关系,而是杀声四起。这个时候,我突然明白,凤姐征婚的对象为何一定是要精英阶层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士,她比我们更加清楚和明白。我们还没有学会理性、冷静的思考问题,不管是对于外界还是自身,我们的眼神里还是充满了蒙昧时期空洞、苍白。
  
  小时候顽皮,上树捣蛋,被老师揪下来。这是一次影响恶劣的事件,成为所有孩子的坏榜样。老师教育我很有条理,首先通知我要罚站一周,然后告诉我为什么要罚站(给大家带了坏头),最后告诉我是依据学校保护学生安全的规定。我心悦诚服。很庆幸当时的老师都还是心理健康的,没有冲过来撕着我的头发将我驱逐离校,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社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中外语文故事

作者:吴伟丽

吴伟丽编著的《中外语文故事》作为系列故事中的一本,主要从中外文化名人、汉字、成语、诗词、俗谚语、对联和谜语七个…

发布者资料
蒋顾史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9-15 17:09 最后登录:2010-09-30 11: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