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单位经济紧张,茅房厕纸断档久矣,今分发如此精良之纸张,以人为本欤?抑或勒紧裤带变相行贿乎?不解甚,权记之。2009年7月28日。”
这是我领到《新闻蛰知论》后当即写在扉页的文字。写是写下了,但领导的意图还是要费些心思去猜度透彻的,不然无法正确执行啊。
《新闻蛰知论》是现任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率总监的大作,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版面设计新颖,纸张印刷精良,定价33元。本单位职工人手一册需要5000多元,即使仅仅新闻从业人员人手一册,也至少需要2000元资金。这在富人看来可能是个小数目,但在我们这种穷单位来说应该也算笔大的支出了。
我们单位由于历史或者其他原因,负债2000多万,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员工福利待遇不说(作为记者要讲奉献),可供借阅新闻相关方面的书籍是零(虽然浙江大学新闻学方向16门核心课程的总价不到300元),连茅房里的厕纸也已经断档很久了……
经济如此紧张的单位突然如此慷慨,意图究竟何在?
我的第一感觉是变相行贿:此书肯定是自费出版;作为下属被指导单位主动消费其产品,争取获得好感,为今后外宣工作取得便利之门,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我很快就否定了这种设想,我怎么可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怎么可以如此怀疑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单位呢?再怎么说,我们单位也是新闻单位,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机关,政治素质那是非常过硬的。
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看来,我还得继续学习。
哎!兴许领导分发这本书就是让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呢?
不会吧 ?想学习专业知识的话,将所有新闻传播有关方面的核心课程书籍购来供员工借阅,岂不是更经济、效果更好!
或许这本书比所有的专业书籍加起来还有价值也未可知。
于是,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翻开了第一页,细致地拜读了起来。
哇,果然不同凡响,词藻很华丽耶!第一句:“当今时代,新闻充斥于世,事实、事态、事由,乃至世态、世事、世界,早被描得千姿百态,绘得千奇百怪,勾得千红万紫,画得千头万绪。”您瞧瞧:三个“事”、三个“世”;两个“千百”、两个“千万”,多么有气势,连描绘和勾画都懂得拆开来用。的确有才,不过这不该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文风,看完这句脑子里就跳出来恩格斯的“浮光掠影”。
第二章,认识论新篇:从“致知”到“共知”。梳理了一下,认识论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毛泽东的“实践论”——作者的“蛰知论”。癞蛤蟆打哈欠——口气倒不小。
可惜后面看下去就失望了,无非是用一些教条的马克思哲学原理阐述新闻事业的几个方面而已,不是用“大俗”就“大雅”这样的辩证思维为其庸俗的方言类节目作辩解,就是还在宣扬一种早已过时了的“语言工具论”思维 。毫无思维的火花可言,白白糟蹋了“蛰知”这个词 。
越往后面越看不下去,越觉得我们的领导上当受骗了。嗯,不对啊,我可不能这么想。我们的领导都是从基层打拼出来的,业务素质那是相当高的。我都能看出来的事情,领导怎么会上当呢?一定还有另外更深刻的意图,只是我还没有领会而已!
看着看着,觉得有点想大解了,赶紧找手纸。不巧,桌上的餐巾纸用完了
(老盼着茅房里能早日配备专用厕纸,暂时用自己的餐巾纸,奢侈了点,也没办法)。这可咋整呢?哎,这手里的不就是么!我终于领会了领导分发书籍的深刻意图了!
多精美的厕纸啊!大小刚好,厚薄适中;空处白皙,绝对不是再生料做的;印刷清晰,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铅毒之类。领导英明啊!先来个长期断档,现在再来这么高级的,底下的员工们还不感恩戴德?!
搓了又搓,揉了又揉,可惜摩擦系数还是偏小啊!不过,既然领导都已经以人为本了,那就将就着用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