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这可能是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或借用。
“欹器”是古代的一种器具,空时是倾斜的,装水适中则端正,如倒满水则会立刻翻覆。古人喜欢以“欹器”置于座右来警示自己不要自满。据说这就是现在“座右铭”一词的起源。孔子曾经叫子路倒水试验,果然水倒满后“欹器”立刻就翻覆了。孔子感慨道:“唉!哪有装满了而不翻覆的呢?”
人的思想,在某些方面也很象是个“欹器”。没有思想的人,心中是空虚的,就是倾斜的,不能站立起来;具有了适当的知识与思想,才会端正直立;满脑子都是思想,自以为知识已穷尽,就会翻覆倒掉。象“欹器”一样,人及其思想也是“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尼采说:“人是尚未确定的动物。”原因之一,是人的本质尚未得到固定,还没有被查明(海德格尔语)。为什么没固定?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思想的本质没查明,人的本质就不能查明。但现在有的学者说:“人将成为能够操纵自己的进化的惟一动物”。原因还是因为人有思想,人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控制、调整自己的一切,当然包括进化。尽管这样,人还是不能完全解决自己的未定地位,思想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虽然整个人类的地位未定,思想的本质没有查明,但对一个具体的人,却不可以一直处于未定状态。一个人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思想一直在变化和发展,但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应该有相对固定的思想,或者说应该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有什么标志呢?
成熟的思想要能够包容。有个托利得定理,大意是说,检验一个人的思想是否成熟,只要看他头脑中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观点。有的人读了一点书,具有了一定思想,就容不下不同的思想。特别是对于别人的批评,很难接受,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只喜欢听好话。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斯蒂芬?金说:真话往往是敌人说出的,亲人和朋友有时却在说慌。一个人或者一个人的思想,不能象气球,被别人一吹,就飘飘然了。要想看见彩虹,你就别在乎下雨。
要给思想找个对手。一个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也包括思想,没有什么比在视线内有个对手更能让人精神抖擞的了。有时我们就是为了说服别人赞成自己的观点,才去学习思考问题的。真理愈辩愈明。在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最能发现真知。讨论、辩论、争执,最能够使思考更深刻,最容易产生思想火花。为了驳倒对方,或者说为了战胜别人,说服别人,我们不得不对有关的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收获了很多。争论的过程,也是检验我们的思想是否正确的好方法,对的就坚持,错了的就及时修正。有个对手,就会有动力,更能精神振奋,更有精神力量。经过辩论和经得起辩论的思想才有价值,才是真正的思想。有的人象玻璃,看似十分坦荡,却悄悄设了防。一个人的思想,不到思想的海洋里去经受风浪,躲在玻璃窗内看世界,再好的思想,也就象被裱糊在镜框中的美丽蝴蝶一样,看上去艳丽无比,却已无力飞翔!
要敢于抛弃旧思想。商业文化中有个“达维多定律”: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不然,等到被其他的企业淘汰掉自己的产品的时候,这个企业就离破产不远了,就很难生存下去。思想也是这样,更需要不断地更新,不然,也就不能进步与提高。任何东西都因时间、条件而存在,环境变化了,认识变化了,思想就必须发展。对待思想,也不要做“守财奴”!周国平说:人的心灵象个帐簿,它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他的本意好象是说,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会有收获,就有收入,你是不会吃亏的,而且最大的好处是,你不用为此而付出什么,只需要付出你的思考就可以了,是个只收不支的大好事。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你把所有思考过的东西,都装进心间,那么心间就成了一个大仓库。因为,不是所有思考过的东西都有装进心间的价值,只有那些有意义的对自己思想的成长有用的,才可以装进心间。对一个人来说,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正象孔夫子所说,哪有装满了而不翻覆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