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了北京某大学中文系知名教授张颐武写的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张艺谋》,文中他高度评价了张艺谋,他认为“如果二十多年来的中国没有张艺谋的存在,我们会感到寂寞;同时也会让我们的这二十年缺少了一个足以代表和象征我们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处境的符号,我们会由此显得空洞。最直观的事情是,如果没有他,我们不会有今天的巩俐和章子怡。”呵呵,幸好,这位教授没有导出没有张艺谋就没有新中国之类的奇谈怪论,但仅此而已就使我这个曾经对博导之类高学历仰视的码字者无话可说了。
结合几年前他说过的轰动一时的论调:“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这些带有空洞并且扭曲的价值观的话竟然出自一位堂堂著名大学中
于是我又记起了有人说过的一句针对那位同样和他同校中
事实上,客观评价一位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历史贡献自然有一套内部严格的文化价值判断体系,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价值的创造性和对社会大众灵魂塑造以及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贡献将其作品摆上历史的天平去称量,特别是群众从他的作品究竟得到了了什么无可替代的东西,这最重要,而张艺谋等新时代电影艺术的代表人物并不像
不错,他开启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业电影的先河,其中尽管也不乏一二精品,可大多数影片只不过是他个人的一种潜意识里小农思想通过影视创作表达出来的意淫。一句“低级庸俗”的评价当不为过,比如《红高粱》里的野合、《黄金甲》里的袒胸露乳等场景足以“让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掩盖了不了其内容千篇一律的空洞以及无聊,甚至下流,其无不显示了其人艺术水平和文化价值观的低劣、浅薄。正如网友评价的那样:“张艺谋的作品可以用‘艺术的垃圾’来形容!如奥运开模式的封建杂耍场、红高粱的尿造酒(及野合!),并且还利用影片制作去诱奸女演员……仅此而已!”话虽过激但却不无几分道理。
那么为何北大
就事论事,并非有意
新闻链接:http://www.blogchina.com/200909298148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