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深圳和东莞的惠州,尽管身处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中,但却是投资者公认的“鬼城”。街道上稀疏的人流,四处空置的房屋,与这个卫星城市区位的匹配似乎相去甚远。(3月22日《华夏时报》) 城市规划的无序,使“新城”遍地,但后续需求乏力,“新城”也就慢慢变成“鬼城”,此前也有报道称,鄂尔多斯的“空城计”一夜之间,如同一场传染病,在全国各地蔓延,不仅有天津、贵阳、郑州新区等省会城市,营口、河南信阳、江苏常州、镇江、河南鹤壁和湖北十堰,也开始出现鬼城的魅影。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许多新区新城或多或少赢得了空城“鬼城”的名头。 由于生活配套的缺失,城市等级概念和落差的存在,在惠州置业的深圳人并不愿在此居住,导致“深圳的后花园”成了一个虚名,惠州也慢慢有了“鬼城”的称号,对于“鬼城”一说,惠阳一政府内部人士直言,“是鬼城也得继续卖地,不然没钱怎么去建配套?”一面是“鬼城”空空如也无人问津,一面是政府卖地热情不减,尴尬的窘态折射了地方政府本末倒置的“土地情结”,也让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一览无余。 其实,鬼城频现和行政考核制度不无关系,以惠州和东莞为例,两地都依然存在产业同质化的问题,没有划分好自己的功能定位,惠州只能给深圳做产业配套,但因为地方政府之间都有各自的利益,都需要考核经济总量,深圳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抛弃低端和配套产业,若地产房产突然“急刹车”,GDP大厦也必将受到重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将受到强烈影响,面子上当然是挂不住的。 实际上,从资源的划分上讲,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本届政府大肆卖地赚了个“盆满钵满”,下届政府必然面临着土地收益锐减甚至无土地收益的危险境地,若失去了财政贡献“大户”,民生建设不成了空谈?再则,大城市地价都是有刚性市场需求,成本收益还有上升的空间,而且土地价格的高低、楼市的走向,由成本因素、经融因素、供给与需求等等共同决定,一股脑儿把土地抛出,政府此举难免有点“添乱”了;更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在经营土地上掏空心思,对于民生诉求却不闻不问,虽满足了财政上的一时之需,却忽略了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不利于当地产业的良性格局,更不利于长期、有效的保证群众的根本利益,从长远上讲,实在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习主席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政绩考核确应该注重当地政府部门是否进一步转变了观念,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是否在探索路子上,在改善经济发展方式上做出了努力,须知,唯有形成良性的考核机制,才能因地制宜形成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诠释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文/晟达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