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婴幼儿奶粉监管制度落地,近四成企业未获得生产许可。5月30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通报,我国13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中,仅有82家获得继续生产许可,其余51家将停止生产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在公布的82家企业名录中包括了伊利、三元等品牌,但目前尚无一家四川乳企上榜。(6月3日 四川日报网) 近年来,有关婴幼儿奶粉的负面新闻事件层出不穷。类似美素假奶粉事件、多美滋奶粉受贿事件这样的负面报道,不仅让民众憎恨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也对我们的政府部门的治理工作丧失信心,更加在不得不为之的选择上无可奈何。所以,要说这个中滋味,或许只有每一位母亲最为清楚。 去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对婴幼儿奶粉的要求更高、措施更细、标准更严。因此,也一度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门槛”的新版细则。5月30日,历时半年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集中换证审查工作正式收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宣布,目前全国有8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品种1638个,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 由此可见,“最严门槛”带来的“乳企大考”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优胜劣汰。可想而知,要想通过“大考”乳制品企业就必须得重新审核提升企业的设备和生产技术水平。如此一来,想必各种超标、作假、以次充好的婴幼儿奶粉事件将不会再发生,我们的孩子们都能真正喝上一口放心奶。 所以,现如今,“最严门槛”是制定好了,可最终的效果如何还是要看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俗话说:“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因此,在笔者看来,“零容忍”的带电“高压线”就是一条落实规章制度的“保障线”,我们政府部门务必要以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和约束力。只有如此,“最严门槛”才能成为构建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从而推动提升乳粉质量、维护乳粉安全。(方飞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