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汗颜!12岁儿劝父“以后不要多管闲事了”
时间:2012-07-23 19:49来源: 作者:空汩 点击:
次
从小魏同学“忠告”父亲不要“多管闲事”的残酷现实来看,获救者、受益人的冷漠已经潜移默化地误导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孩子们认同了“不管闲事”的道德“潜规则”,如果更多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变得世故、冷漠;从此带着“世故”的心态成长。后果才真的
市民魏先生见一女子包被抢,魏先生追上去帮忙将包夺回。女子连谢谢都没说就离开了。目睹这一切的12岁儿子拉着爸爸的衣角说:“以后不要多管闲事了”。儿子称,“我很敬佩老爸的行为,好心帮别人,最后人家连谢谢都没说,太不值得冒险了。”(7月22日《华商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帮女子从抢劫者手中夺回被抢包包。女子向见义勇为者表达感谢之意,本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女子表达谢意不仅是一种礼节,也能让孩子懂得见义勇为光荣,会被人感恩的朴素道理。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女子拿回失而复得的包包,连“谢谢”没说就离开了。目睹这一切的儿子“忠告”爸爸:“以后不要多管闲事”。这既是孩子对不懂感恩女子的愤怒,也是孩子对成人社会的失望。
见义勇为本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在犯罪分子嚣张的时候,在他人急需帮助的时刻,都应该伸出正义之手。正是因为有广大见义勇为者的满腔热情与无私奉献,这个社会才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魏先生这样的血性男儿勇擒劫匪的正直勇敢,才让我们看到了见义勇为的希望,感受到社会的大爱氛围。在见义勇为精神发育不够的当下,魏先生的义举具有道德示范意义,无疑值得肯定与赞扬。然而魏先生为女子从抢劫者手中追回包包。女子吝啬到连“谢谢”都不说的地步,魏先生见义勇为的义举得不到良性互动,小魏同学怎能不迷茫,不失望?
不仅见义勇为的魏先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不少英雄为了维护他人的利益,不惜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与获救者的冷漠,他们流血又流泪。前不久,在娄底务工的邵阳武冈人李明一家前往孙水河游泳,其后出现险情。27岁的娄底青年邓锦杰下水施救溺亡,获救者却不顾现场群众的劝阻冷漠地离开。尽管迫于舆论压力,获救者一家事后到邓锦杰家表达歉意。但是一句“关我屁事”已经在英雄亲人心中划下了无法修复的伤痕。获救者的冷漠不仅伤害了英雄的心、家属的心,更是伤害了广大公众见义勇为的积极性与社会的良心。如果这样的新闻多了,会让人们变得明哲保身,甚至见死不救,见义不为,整个社会见义勇为的氛围都会受到影响。这不仅是不懂感恩被救者个人的丑陋,也是社会的道德伤疤。
近年来,虽说我们在文化教育与经济建设方面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道德教育、感恩教育方面却有所忽视。不仅有人不愿意做好人好事,接受他人恩惠的人也不懂得感恩。给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家园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小魏同学“忠告”父亲不要“多管闲事”的残酷现实来看,获救者、受益人的冷漠已经潜移默化地误导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孩子们认同了“不管闲事”的道德“潜规则”,如果更多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变得世故、冷漠;从此带着“世故”的心态成长。后果才真的是叫人后怕!从这个意义上讲,儿子劝父亲不要“多管闲事”,揭露的不仅是今天成人社会的丑陋,而且腐蚀的是教育的明天。虽说魏先生告诉儿子:“以后遇到这种事,就算被救的人都没说‘谢谢’,爸也会去做!”但是如果这样的负面“熏陶”多了,难保今天热血沸腾,愿意见义勇为的孩子,明天不会成为冷漠无情、见义不为的成人。
对此,不仅获救者、受益人要深刻反思,主动向魏先生一家表达歉意与谢意。政府也应该积极肯定、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我觉得深圳市此前奖励救人少年的举动就树立了很好的道德标杆。只有对见义勇为者的物质激励、精神鼓励变成法律制度常态,保护公民见义勇为的积极性,树立社会正气,营造见义勇为与感恩的舆论氛围,才能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重演,让更多人加入到见义勇为的行列中来,让更多“小魏们”不再失望与迷茫。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