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城记之触摸太原:2013,安放我们心灵的这座城

时间:2013-09-02 18:29来源: 作者:三晋都市报 点击:
策划人语2013,安放我们心灵的这座城 有人说,爱上一个城市,是因为这个城市有你爱的人。 或者,也不需要什么理由,爱了就爱了。 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城市的精神、城市的血液、城市的基因,早已和我们息息相通。或许有人说,无论我怎样悲伤难过,

 

  策划人语——2013,安放我们心灵的这座城
  有人说,爱上一个城市,是因为这个城市有你爱的人。
  或者,也不需要什么理由,爱了就爱了。
  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城市的精神、城市的血液、城市的基因,早已和我们息息相通。或许有人说,无论我怎样悲伤难过,辗转难眠,第二天的城市依然车水马龙,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她和我有什么情感关联呢?但出远门后,返乡的急切又分明告诉你,她与你有不可割舍的联结。
  城市每天都在变化,消亡与新生并存,熟悉与陌生同在。
  2013年,对太原这座城市而言,注定要载入史册。
  交通干道上新建的高架桥,似是一种心脏搭桥手术的感觉,拓宽的街道,又让太原朝国际化大都市的感觉迈进一步。
  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一个文本,从个人化城市记忆的角度,从民间的角度,撷取不同人对太原的畅想、建议、个人感受、对城市的情感等等,用文字和图像来记录历史和当下,记录生活的方方面面。
  或许因个人感受的不同,看待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视角也随之改变。
  城市的脉动与个人的感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碰撞、缠绕,并在时间的深处扎下去,延伸开来。
  李 涓
  解读太原城市基因 两山担着文化古今都是名城
  每个历史阶段的山川形势?历史文化?都形成一地的人文?这基因千秋承传?沧海桑田?一路走来?
  城市是有基因的。
  人文就是城市的基因。一方山水哺育一方人文,每个历史阶段的山川形势,历史文化,都形成一地的人文。这基因千秋承传,沧海桑田,一路走来。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西、北、东三面环山,汾河自北向南呈蝙蝠形横贯城市中央。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北接草原,南控中原。
  太原,两山担着文化,古今都是名城。
  汾河是太原的基因线。
  让我们沿着近年正在探掘的汾河边西山文化带,去追寻太原的历史脉络,解读太原的人文基因。
  基因线,有两个因素,一是时间,二是空间。它们构成了城市的独特坐标。
  从时间上看,这个城历史悠久,绵延不断。
  太原的历史,可上溯史前,滥觞夏商,兴起东周,历经汉魏融合、盛唐肇基,以至宋元明清民国,到今日的发展。
  从空间上看,这个城牵系南北,位置独特。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太原是“南耕北猎”的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纽带,是华夏民族多元一体灿烂文化遗产的宝库。晋源区的晋阳古城、晋国赵卿墓、蒙山大佛、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虞弘墓、娄睿墓、太山舍利和晋祠,便是代表。
  因为长期扼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孔道,两种文化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太原留下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塑造了太原包容的胸怀。
  史前,山西南部有西侯渡、匼河、丁村等文化,北部有许家窑、峙峪等文化;南上北下,是太远二元文化面貌的发端。先秦,夏商方国文化,晋与三晋及赵都晋阳,都间接或直接地融汇为太原地域文化。汉魏至隋唐,战争与融合,使太原成为民族融合的中心舞台。吕梁发现的商代方国文化遗存,以至经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文化遗存,也都投射着二元文化的影响力。
  太原是一个浪漫的城,自信而进取。
  汾河的韵律,在史前已由义井的陶埙吹响。
  太原的历史,其实是从50万年前开始的。2001年在太原市上兰村镇土堂村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为这份久远提供了实证。
  距今约5000年前,这块土地上有了夏时期文化的足迹。1954年在太原光社村发现的夏时期文化遗址,为这份久远提供了实证。
  距今2500年前,这块土地上有了“城市”。近年来对太原晋源“晋阳古城”和金胜村春秋赵卿墓的考古发掘,为这份久远提供了确证。
  文化的承启关系形成了文化脉络,历史与城市生命同在。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与历史印记。既有往日发展演进的脉络积累,也有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从城市文脉看,自春秋赵国建“晋阳城”始,后历汉魏隋唐均经略于此,至北宋毁“晋阳古城”,移置新城,沿承至今。
  晋阳古城——
  春秋晚期,公元前497年,晋国正卿赵鞅派董安于建晋阳城。太原城市即发端于此。经秦朝设郡、汉魏经略,至隋唐晋阳城建规模达到顶峰。从晋阳走出了盛唐开创者李渊父子。大大小小共出过十几位帝王的晋阳成为真正的“龙兴之地”。
  太原府城——
  府城,即宋始建明扩建的太原城,包括今天太原的城区部分,是太原城区规划的基础。    北宋建立,于公元979年攻战焚淹晋阳城,这座使用1477年的城池被毁。公元982年,在晋阳城以北25公里的唐明镇建造新城,面积约2平方公里。
  元代设立太原路。明代扩筑城池。清代置太原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太原设冀宁道,1927年设太原市建置。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太原府城,城市功能区划分清晰,其战略防御地位不断提高。
  太原新城——
  即今日太原城,基于历史的延续,是太原文化发展的空间。
  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过程中,我们对太原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做出了这样的评估:古代中华民族融合历史的独特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多层积淀的青山沃土;中原北门控扼四方的都邑重镇;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先锋省府;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
  2500余年来,晋阳古城、太原府城、太原新城,写就“古今名城太原”。
  一座城市,能否挽留住百里千年的文化水岸?太原留下了。     迅达的滨河西路、西山旅游公路由北至南,连通着北中南3个大型文化集群,17个城郊森林公园。     这百里,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西山文物线由北至南:窦大夫祠→净因寺→崛 山多福寺→呼延关帝庙→蒙山大佛→太山龙泉寺→店头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晋阳古城遗址公园→晋源明太原县城→晋祠公园与晋祠博物馆→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
  11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外,还有4处省保、25处市保、72处县保,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直至近代,4000余年文明史和2500余年建城史中延续有致。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园林,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质燃灯塔,太山重要佛教圣物金棺舍利,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中国“庞贝”的古城遗址,填补中国美术史空白的北齐壁画……
  这百里,是太原历史人文的最重要的集约载体。
  这百里,现代文化设施完备。汾河西岸,一座现代化城市所应具有的现代化文化设施,一应俱全。
  现代文化设施由北至南:滨河体育中心→太原电视台→太原图书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山西博物院→中国煤炭博物馆→长风文化区(太原美术馆、山西图书馆、山西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山西科技馆)→山西奥体中心。
  一水百里千年,形成了独有的古今文化相互交融黄金文化区域。
  如此绵延不间断的城市文脉与特色人文体系,如此优美的自然山水,如此便捷的交通与配套服务……今天也是明天的历史。
  如何才能不相负?
  在一个新建的楼盘或广场中,一座伫立原地百年的太原老城隍庙,有什么价值?在于基因。
  它是明代太原城市的地理坐标。明代的太原城,西界只到今天新建路一带,那里也是直至上世纪70年代仍在的太原城西水系。留住这庙,就留住了明太原城的西线,留住了城市的一份基因。
  历史变迁。在历史文化链条中,点位性建设,或许是一个更适宜的方式。老火车站、工人文化宫等老建筑和太重、太化等工业遗产去留与否?
  科技园区、汾河景区、教育园区的文化导向;文化产业的格局;文化遗产与自然景区的水乳交融;二元文化特色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汾河文化水岸构筑要素的抉择……
  我们小心翼翼,不愿让这基因破坏或断裂。
  本报记者 冯迪
  特邀嘉宾主持?刘军﹙太原市文物局副局长)
  让城市活着,并有味道
  美好的城市?有着它独特的味道?这个味道?从硬件上体现?从软件中散发?
  上海海世博会的标语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太原城建委外墙上有一行标语:人,城市,生态。
  有一个很激烈的说法是:城市是地球的毒瘤。
  太是“大”。太原的意思,本是“大原”。太原历史上曾经是个多水的大平原,仅仅在二十多年前,汾河水还是清凌凌的,鱼虾蟹很多。
  所谓“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这个“锦绣”,其实指的是太原的树。宋元时东山上柏槐苍翠,称为“锦绣岭”。城内柳杏遍植,才有“柳溪街”“杏花岭”。
  这是历史上的太原。山水优美,地位关键。
  现代的太原,似乎一切都与煤炭有关。
  煤炭经济、煤炭政治、煤炭生活、煤炭文化。它们是一生二二生三,环环相扣。煤炭经济曾经一元独大,这种一元化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大的改变。因煤暴富的成功方式,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细胞,涉及到每一个人。一度,山西人成为“最没有耐心,最渴望一夜暴富”的族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世界名 小小说精华

作者:霍桑 等

本书共收集13个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35位名 的佳作。最老的一位是《十日谈》作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重…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