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独特地域分布形成独特的四种地方民歌色彩区域

时间:2013-07-04 20:48 来源: 作者:陈甜 点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一方歌。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会衍生出不同的民歌,表明民歌富有极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山西民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映现出山西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民歌不仅仅是民歌,更是一部集地理、民俗、文学、历史、语言的人类史书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民歌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描绘出的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是一定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山西民歌历史悠久,目前保存了约两万首的民歌,素有“民歌的海洋”之美誉。山西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在历史上又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农业、游牧、商业文化杂糅,晋、陕、蒙文化相得益彰,给民歌以重要影响。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上尧、舜、禹的主要活动地区,也是华夏祖先最早繁衍生息的主要区域。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临汾),“舜都蒲坂”(永济),“禹都安邑”(夏县)的传说。相传尧时期就有传录的民歌、童谣,如《击壤歌》《康衢童谣》和《南风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如《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等;《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屦》等,都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内容。它们有的歌咏劳动,有的倾诉生活的痛苦,有的揭露统治者的压迫,也有的反映婚姻爱情。人们通过这些民歌,表达自己对阶级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样也决定了山西民歌的地域色彩。各地民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形成了晋中、晋北、晋东南和晋南四个不同的色彩区域。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高亢辽阔,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雄浑憨直;晋南的民歌委婉、细腻;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

  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山西山地多、平川少,其特殊的黄土地貌,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形态、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心理、性格,尤其是民间艺术品种等都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由于长期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土地贫瘠、地广人稀,这不仅使山西同外部的关系具有某种的“封闭性”,而且生产方式及经济状况也呈现出“单一性”。所以在山西全省广为流传和发展的民歌体裁首先是山歌,其次才是秧歌、小调及劳动号子。山歌是山西民歌中最具代表性,且较为著名的民歌体裁,主要盛行于位于山西省太行山脉的左权、和顺一带和晋西北高原的河曲、保德、偏关。

  太行山脉盘桓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之间,山脊多沿三省边界延展,是晋、冀、豫三省的天然界限,最高山段在山西和顺、左权一带,山中有许多被河流切割的横谷,使连绵的山地忽然中断。绝壁陡崖可达千米,层层排列的悬崖从谷底直达山巅,显得格外雄伟壮观。所以位于太行山脊中段腹地的和顺、左权一带的山歌“开花调”缘于太行山的植被丰茂而显得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如《桃花红杏花白》、《亲疙蛋下河洗衣裳》等。左权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之交,自古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临近中原。这里人们的生活较为安定,“多务耕作”,受其农本思想的影响,民歌中多表现出农耕文化。

  晋西北高原位于晋北地区西部,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海拔最高达1500米,西部黄河沿岸仅为800米左右,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一旦刮起风来,这里便是黄天、黄地,遮天蔽日,河流也一律流着黄色的水,这样的自然景观在山歌中有形象的描绘:“三春期的黄风天天刮,无根沙蓬哪里落”、“三天刮了九场风,黄沙土掩漫咋安身”等等。由于河曲一带位置偏北且海拔较高,降水较少,年降水量仅为300毫米,所以比较干旱、寒冷,昼夜温差大。加以强劲的北风作用,致使风蚀与风积地貌都有明显表现,基岩裸露。因此就有“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的民间谚语,说明河曲一带的农民一直处于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由于这里地处省境边缘,与陕西、内蒙古隔黄河相望,故河曲素有“鸡鸣三省”之誉,也是历代镇守边疆的“古塞雄关”。河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这一带农民“走西口”的迁移生活,所以反映走西口生活内容的山歌较多,如《提起哥哥走西口》《一拉一扯好难活》《光景迫下跑口外》等。

  可见,山西民歌的产生与山西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然地理、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晋北地区地势较高,降水量少,气温偏低偏冷,民歌中多出现御寒抗旱的食物,如羊肉、莜面、黄糕;晋南地区属于盆地,地面平坦宽广,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农业发达,麦子可以一年两熟,民歌中白面馒头较多,面食类更是形象:“和下面来铁蛋蛋,擀下齐子纸一般,切下齐子一把线,下在锅里莲花转。”山西冬季寒冷,在晋北是“烂大皮袄顶铺盖”、“十一月穿皮套裤”等,到了晋南就成了“做棉袍”,可见地区间气候的差异对民歌有直接影响。山西山区多,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因地域变化而不同。晋北是“二套套牛车你慢慢游”,以牛车、毛驴、骡子为主;晋南则是“推上小车走绛州”,以肩挑手扛、推车为主。还有欢庆节日、婚丧嫁娶、方言习惯等等,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一方歌。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会衍生出不同的民歌,表明民歌富有极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山西民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映现出山西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民歌不仅仅是民歌,更是一部集地理、民俗、文学、历史、语言的人类史书,也正如《汉书地理志》中所言:“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0517;本文作者:陈甜(作者单位系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太原道制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小账本,大规划:人生需要投资

    作者:康凝 主编

    理财是一门艺术。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用,处处是节省不下的花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理财规划的重要性,那么究竟该…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