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殿的房顶上,长着杂草,杂草中放着一个电视接收器,旁边有一根烟囱。房檐前搭着的临时木板上盖着一块布子,经过风吹日晒,布子已经风化,稀稀拉拉的数根木板裸露在外。 古圆通寺里,现在还住着居民,不过,多数住户房门都锁着。在寺里一个房间里,一位老人正在干活。老人说,他住在古圆通寺已经有50多年了,现在他们已经接到了通知,6月底就要搬走。“房子的地基较低,下大雨时,雨水会灌进家里来。”老人说。 附近商户对古圆通寺的印象有多少呢?记者走访了几家商户,大都不清楚。一家饭店的员工说:“只知道是个庙。” 记者找到一篇来自宝莲禅寺的文章,文章中写着:太原城中的市民放河灯一般是在后小河和文瀛湖中,后小河岸边的古圆通寺是每年放河灯的组织单位。 3文殊寺:寺里居民已搬走,周围居民也要搬 文殊寺是明清建筑,在城坊东街和东仓巷间,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原为四重院落的寺院,由山门、二进门、三进门、文殊过殿、大殿及东西厢房组成,面积近万平方米。现存大门(局部)、二进门、文殊过殿和5棵古槐。是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6月18日上午,记者骑车从城坊东街由西向东走,未发现有类似古建筑,又绕到东仓巷,往巷子里走了约50米,在路东,一处木制大门吸引了记者,大门里盖有一排排小平房,经过询问里面的居民,得知这里就是文殊寺,不过只有大门还算是文殊寺的,平房都是后来加盖起来的,而且这里是后门,前门需要从城坊东街的一个口进入。 再次返回城坊东街,往西走了约50米,在一住宅小区入口,记者看到里面有一排看上去很古朴的瓦房。小区入口,张贴着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民政府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保护修复房屋征收决定的公告,提及的征收范围包括文殊寺及周边片区。 进入小区,穿过两幢住宅楼,拐向一条小巷子里,记者看到一处古建筑,这就是文殊寺。寺庙的一处墙上挂着“太原市文物单位”“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3个牌匾。房檐是木质的,房檐下的木制雕花很精致,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雕花也有破损,屋檐的两端好似燕尾。屋檐下,分别用几根粗的木桩支撑着,这些木桩有的有了裂缝。寺庙部分墙体的砖块有重新翻新的痕迹,周围堆放着煤球、木板等一些杂物,寺庙的屋顶上长满了杂草。 虽然现在寺庙的过殿里已没有住户,但可以看到居住过的痕迹,墙体外还留有一根烟囱,墙上有被熏黑的痕迹。附近居民说,前两年,还有人住在过殿里,考虑到安全问题,人们就搬出去了。在寺庙过殿背后的窗户玻璃上,记者看到上面有太原市非住宅房产管理中心2013年6月8日贴的封条。 吴女士租住在文殊寺附近一年多了,她说,住在文殊寺周围平房区的,有70多户人家,大多数是租住户,“文物局的来过好几次了,说是要重新修护寺庙,让我们月底前搬走。”吴女士指着放在家里地上的一堆打包好的东西说,既然是文物,就应该保护,恢复寺庙的原貌。 本报记者徐麦丽实习生冯华 ■追踪报道 21栋苏式住宅还在期盼修缮方案 本报6月23日讯(记者赵琴)解放北路矿机宿舍区内有21栋苏式住宅,历经50多年风雨,多数房屋出现漏雨、上下水管道老化、墙皮脱落等问题,但由于这些建筑于2009年被定为“太原市历史建筑”,物业不能拆又不会修,非常为难。2012年10月16日,本报报道了此事。当年11月22日,太原市规划局出台了《矿机苏式住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规划建设实施导则》。《导则》中,对矿机苏式住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做了明确规定,并确定实施修缮历史建筑、恢复历史院落、更新临建住宅等项目。 半年过去了,矿机苏式住宅目前的情况如何?有没有进行修缮呢?6月19日,记者与矿机建安物业公司经理助理任先生取得了联系。他说,目前苏式住宅还没有“大动”,只是哪儿出现问题就修补哪儿。 太原市规划局编研中心的车主任告诉记者,就矿机宿舍区的规划,市领导还有一些新的想法,目前他们一直在商讨,具体的实施方案会在近期确定下来。 皇华馆9号楼房地局开始测量面积 本报6月23日讯(记者徐麦丽实习生冯华)皇华馆9号楼是太原市文物单位,2012年11月14日,本报报道了居民在此私自生火一事。皇华馆目前情况怎么样了?18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皇华馆9号楼。 一位住在二楼的居民说,山西晚报报道后的第二天,原本搭建在二楼楼顶的违章建筑就被拆了,但现在一遇下雨,那个位置就漏雨,正好漏在他家。说着,他领记者上到二楼平台,违章建筑被拆后,还有一些木板等物品没有清理。该住户说,违章建筑当时被一位住户当成锅炉房,烧锅炉取暖,“违章建筑在的时候,最起码还不漏雨,当时工作人员要拆除违建,我们也不反对,但起码得保证不漏雨才行啊。现在每逢下雨就漏,我们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反映此事。” 皇华馆9号楼一层临街位置,开了个小商店。记者去采访时,市房地局的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店里测量,核实房屋尺寸。据他们称,这里是日本人留下的,原来是座炮楼。目前政府下了文件,要求修缮、保护历史文物,希望住户尽早搬离。■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20130624; 太原道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