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纪委官网转发《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称,据有关部门调查,70%至80%的贪官有在节假日收礼受贿的记录。虽然在纠“四风”的过程中,纪委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查禁,节假日、婚丧嫁娶贪腐问题频发的现象大为改变,但仍未绝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十八大以来,中央紧盯关键节点抓作风,落实八项规定、坚持不懈反“四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颁布各种禁令……,社会风气也为之一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抓作风建设,“不敢”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不能”、“不想”有待努力。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自觉性尚未形成、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禁而不绝。尤其是一到节日,一些平时不便疏通的关系、一些平时不便表达的“意思”,有了“民俗”做遮护,似乎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疏通”“交流”。 行贿受贿以“民俗”为借口进入官场,其根源在于侥幸心理。走好为官路,首先就要克服侥幸。心存侥幸,就会视党纪国法为儿戏,就会助长贪欲的恶性滋长。有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总是抱着宽恕态度,认为只要“不显山不露水,不起眼不惊人”,便可“顺风顺水行舟”。于是,“随随便便就把事办了,平平常常就贪污受贿了”。可是,一次次的放任、一次次的纵容,习惯性的“侥幸”里最终埋下了“不幸”。 鱼为诱饵而吞钩,人为贪婪而堕落。腐败分子违法犯罪,大都是从操守不严、品行失端开始的。人的欲望无穷尽,若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最终必然走向贪腐之路。领导干部既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又要有“善始善终”的担当,自省自警、慎独慎微,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抗得住侵蚀,不破一次规矩,不搞一次特殊,扎牢廉政的思想防线。 无论“信封装钞票”,还是“月饼藏黄金”,只要敢伸手,终有被捉时。领导干部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敢动“手术刀”,在思想上警醒、在行动上自觉,切勿成为温水中的“青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