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身荒野的486名台儿庄战役将士将在不久以后得到妥善安葬——清明节前夕,笔者得到了一则迟来的好消息——一座纪念碑和崭新的陵园年内有望出现在将士们现在的埋骨处。 1938年初,台儿庄战役爆发。其间,在临沂阻击战一场战斗中阵亡的486名将士,被掩埋于临沂市葛沟镇西安乐村外的荒野中。这些阵亡将士,最小的十六七岁,最大的不过四十岁左右。如今,将士葬身地已是一片荒芜的树林,一条臭水沟居中穿过。臭水沟下,就有大量当年将士的忠骨。 清明节前后前往各地缅怀革命先烈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重点战役或者重点烈士陵园更是呈现出人潮之势。但是,这其中有这么一个地方:台儿庄,却显得异常冷清。造成现状的竟是革命先烈埋骨荒野,葬身郊外的原因。 从前年起,刘敬礼和村里的几位老人就筹划着能不能给这些将士们立块碑。在这片没有墓碑也没有坟茔的荒野,“早年下大雨的时候,经常就有白骨从地里被冲出来。老人们都交代不让孩子下沟摸鱼,以防被骨头扎了脚。” 当年的战斗英雄,如今的忠骨之魂;当初为国捐躯的伟大创举,现今的秉受遭弃隐姓埋名。这其中让人心酸的不是客死他乡的悲怆,而是,无处安放的革命英灵。 战争期间革命先烈们奋勇抗战以确保江山稳固。牺牲后,理应得到国葬安置。在少数发达城市姑且能做到,多数的城市中,就连先烈们的墓地尚且如此,深远意义上讲,先烈们革命精神更难以辐射。 先烈们因保家卫国英年早逝,逝后的安置工作理应是作为最基本的传承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在这一点上,政府应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民众应积极响应,社会各方面协力参与,莫让忠骨埋没荒野,莫让人心没有信仰。 因此,革命先烈的后续安置还有很多的路需要摸索,先从基本的安息之地开始,继而将先烈们的革命热情和当代社会现状完美交融,营造出和谐、向上、充满爱心的综合环境。莫让英灵寒心,莫让精神干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