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都知道 在本次参赛的107家老字号品牌中,有19家获得了“中华老字号”认证,但这些中华老字号品牌并非所有品牌均被重庆市民所熟悉。根据调查显示,老四川、冠生园、桐君阁、玫瑰牌米花糖、忠县石宝寨豆腐乳和梁平大河张鸭子被大多数市民所熟知。而小洞天、黄花园酱油、瑞兰斋和桂楼等品牌部分市民并不是很熟悉,甚至有的市民表示未听说过。在“重庆老字号”中,这种情况就更常见了。 在重庆众多老字号品牌中,近80%的老字号均是跟饮食有关的产品,而商店、日用品、服装、电器等老字号仅占一个零头。根据调查显示,当一提到老字号的时候,84.67%的市民想到的就是食品,8.03%的市民想到的是日用品,1.46%的市民想到的是服装,5.84%想到的是商店。 老字号凭借自己具有独特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取得社会广泛认同,赢得良好商业信誉。根据调查显示,95%的市民都会首选老字号产品。市民选择老字号的原因有老字号企业的信誉(59.12%)、产品的质量(27.01%)、价格便宜(4.38%)和追求复古的心理(9.49%)。 年过半百的产品才算老字号 据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商务合作处何处长介绍,申请“重庆老字号”的条件跟申请“中华老字号”有一点区别,主要表现在商号、商标或品牌创立时间上。申请中华老字号必须是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申请重庆老字号必须商号、商标或品牌创立时间在50年(含)以上。 两个老字号的申请条件都对时间作了要求,而根据调查,市民觉得时间要求均有些苛刻,没必要50年以上的产品才算是老字号。记者采访到一位“80后”的张先生,他觉得老字号就只有食品,他说:“50年前的老字号,可能只有我爸妈那一辈的才知道那个味道,现在这么多年了,味儿都不晓得变了好多,而且好多老字号可能我都不晓得。我觉得老字号就是我小时候的产品,而且我现在都还怀恋的那个产品就算是老字号,20多年也应该算比较老吧。” 根据调查显示,54.01%的市民认为老字号要历史悠久,64.96%的市民认为老字号要有祖传手艺,54.01%的市民认为老字号要有一定的知名度,44.53%的市民认为只要是从儿时存活到现在的产品都是老字号,32.85%的市民认为必须是获得“中华老字号”认证的才算是老字号。 酒香也怕巷子深 随着城市的变迁,经营的不善和外企的冲击,许多老字号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老字号的前景令人担忧。重庆市商委有关负责人遗憾地表示我市已有20个老字号品牌消失了。重庆现有老字号品牌113个,目前尚在经营的只剩93个,主要集中在餐饮、食品加工、工艺品等领域。据调查,这93个老字号品牌企业中,勉强维持现状的企业占据大半,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有近两成。有不少是因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历史资料缺失、商标字号遭抢注而被淘汰的。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做法讲究、人才难求、原材料难觅等原因,老字号企业的手艺也在失传。 当问到“您觉得老字号存活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时,57.66%的市民认为产品质量下降,26.28%的市民认为服务态度变差,32.85%的市民认为环境变差,67.15%的市民认为经营管理不当,70.8%的市民认为老字号难有创新,70.8%的市民认为品牌传承不善,34.31%的市民认为政府欠缺扶持力度。 许多老字号沉迷于过去的辉煌,过于依赖口碑传播,很少花心思在宣传和传播工作上,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当前信息时代,广告对企业的宣传不可或缺。另外,还有一些老字号创新不足,坐吃老本,新产品开发过慢,产品开发观念与现代消费观念差距日渐扩大。它们逐渐被现代新产品所取代。 商业化与保持品质需并存 商业化是老字号传承的一种选择。商业化可以提高老字号的知名度,扩大老字号的影响力,还能为老字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金,让老字号一直活下去。根据调查显示,42.34%的人认为商业化是老字号发展的必然趋势,35.77%的人认为老字号商业化是避免破产的必要手段,53.28%的人认为老字号商业化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42.34%的人认为老字号商业化能提高产品竞争力。 但老字号过分商业化也使老字号失去了一些原有的东西,严女士说:“我以前吃的江津米花糖一包十多块,现在出了些精包装的至少二十多,最贵的要一百多,而且感觉吃起也不是那个味了。”另一位曾女士说:“吴抄手开了那么多家分店,我去了几家,觉得都没有老店的那个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