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古代性隐语“食”与“对食”含义

时间:2013-05-31 16:45来源: 作者:寻梦向天歌 点击:
“对食”开始专指女子同性恋,到后来,女子与阉者的不正常行为也可称“对食”。南汉时,宫中有一条规矩,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这些受阉的状元多成为宫女的对食伴侣。故罗履先《南汉宫词》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因性恋对象为状元郎,所以

  隐语俗称谜语,它是一种不直接表明本旨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古代诗文和民间口语中保存了大量的隐语,如人所周知的以莲为怜、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一类的隐语,巧妙地运用汉语谐声的特点曲折地表达爱情。但尚有大量的隐语如性隐语因有碍封建教义,人们多避而不谈。“食”、“对食”就是例子。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两大本能,一个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一个是繁衍种族的需要。孟子就说过:“食、色,性也。”《礼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食和性有某些共同的地方,同时也说明,古人将性看得并不如后世那样神秘。他们觉得,人之有性欲如人之有食欲一样自然,因而,他们以为,人的性欲满足了就如早饭吃饱后食欲满足了一样。于是他们创造了“食”、“朝食”这样的隐语。如《诗·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狡童)没有来,少女不能遂其愿,故寝处不宁。这种不宁,实质上是一种性的躁动。又如《陈风·株林》写灵公与夏姬“乘我乘驹,朝食于株”,“朝食”并不是指他们浪漫的野餐,而是指他们见不得人的行为。再如《楚辞·天问》,“胡维嗜欲同味,而快朝饱。”大禹治水,被奉为神明,他却与涂山女私通于台桑,故诗人诘难,难道大禹和老百姓嗜欲相同,只求逞一时的快乐吗?闻一多以为,“朝饱”即“朝食”,也指通淫。
  
  食则饱,不食则饥,故“饥”、“朝饥”成了性饥饿的隐语。如《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味;彼其之子,不遂其媾。荟兮蔚兮,南山朝蛴;婉兮娈兮,秀女斯饥。”用水鸟之不得食比少女“不遂其媾”,因“不遂其媾”,故少女深感到性压抑的痛苦。又如《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句诗“以思食比思夫”,惄,饥饿。调饥即朝饥,指性饥饿。
  
  和“食”相关的另一个隐语是“对食”。《汉书·外戚赵皇后传》记载,“房(指道房,宫女名)与宫(指曹宫,宫女名)对食。”东汉人应勋解释说:“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很显然,“对食”,即当今所谓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性反常行为,它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性意识变态。在古代,封建帝王荒淫无耻,三宫六院,粉黛三千,牺牲了大量少女的青春。这些幽禁的宫女因不得与异性接触,性意识发生变态是不足为怪的,“对食”作为同性恋的隐语千百年来也一直在宫中流传。
  
  “对食”开始专指女子同性恋,到后来,女子与阉者的不正常行为也可称“对食”。南汉时,宫中有一条规矩,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这些受阉的状元多成为宫女的对食伴侣。故罗履先《南汉宫词》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因性恋对象为状元郎,所以这些宫女不仅不隐讳,反而矜夸于人。
  
  同性恋者,男女都有。在古代,称男子同性恋的隐语为“断袖”、“分桃”。“断袖”出自于汉哀帝与其幸臣董贤的故事。《汉书·佞幸传》记载,董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很爱他。贤“常与上卧起”。一天昼寝,帝醒而贤未觉,“帝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分桃”说的是卫灵公与其男宠弥子瑕的事,弥子瑕与卫灵公游于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咬君”。但史书中也偶有以“对食”指男子同性恋的。据《旧唐书·五行志》记载,“长庆四年四月十七日,染坊作人张韶与卜者苏玄明于柴草车内藏兵仗,入宫作乱,二人对食于清恩殿。”这当是“对食”这个隐语的变通用法。
  
  刘勰在论述隐语的功用时说,隐语“大者兴治齐身,其次弼违晓惑”。古代的性隐语虽不关修身齐家、匡时正俗的宏旨,但它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破译”这些隐语,我们能穿透历史的迷雾,更清晰地了解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女人20多岁很关键:100条人生哲理

作者:张家林

20多岁的你,可能还没有体会到,人的一生中,人脉是多么巨大的财富。当你战胜一个巨大的困难,或者抓住一次绝好的机会…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