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老百姓在春节期间都要敬哪些神
时间:2013-02-24 22:42
来源:
作者:烛火尚明
点击:次
民间对于赵公元帅的信仰远远早于《封神演义》的诞生,赵公明的形象和事迹也经过不断的改造,而且祭财神的时间也不确定,有在正月初一的,有在正月初二的,也有在正月初五的。总之是在赵公元帅的生日这天祭祀。
我们中国人的春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盛大的节日。在甲骨文和金文里便有“年”这个字,在尧舜时代便有了过年的习俗。当然春节被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形成盛大的节日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从刀耕火褥的远古时代到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电子时代,这个节日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着,始终没有断过链条。尽管如今过年的方式已经和古代有了不小的变化,但却依旧传承下来很多古时的习俗,其中有一项就是敬神。
“神”这个字和“年”字一样历史久远。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神的观念产生自原始社会,当时的人们不能理解自然界的力量以及社会力量的发展,在当时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了主宰这一切变化的虚幻力量,于是各种各样的神便被创造出来。其中有造物神,如如盘古或女娲;有自然现象神,如雷公、电母;有人杰神,如鲁班、八仙;有动物神,如龙王、马王等。但在我们过年时,祭拜得最多的还是物主神,如灶神、门神、财神等。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便拉开了春节的帷幕。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要祭的是灶神,民间俗称为“灶王爷”。这个灶王爷是何许人也呢?对此有多种说法,如黄帝说、祝融说、老妇说、浪子说等等。但老百姓不管谁是灶王爷,反正这他是玉帝派来的特使,相当于现在的特派员。到了这一天就要回到玉帝那去汇报这一家的善恶,因此慢待不得。所以被老百姓当作了一家之主。在祭灶这天都要把原来的画像烧掉,然后再买来一张,当然不能说买,得说“请”。这就叫“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如今农村的老百姓在灶台上帖灶神的已经不多了,灶王爷的画像也难觅踪影,这位“一家之主”算是光荣下岗了。
同灶神的没落相比,门神却一直吃香,现在过年时依然家家都在帖。有关门神的来历也有不同说法。最早的门神有两位,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郁垒。两人在黄帝的时代便开始守门,一直守到唐代。据王充的《论衡》中说,在沧海仙山之中,有一棵大桃木,有三千多里,其中一枝临近鬼门,众鬼便时常出来作恶,于是神荼、郁垒便出来镇压众鬼,使众鬼不敢接近,于是黄帝命令便把这两位的画像画在门上,封为门神。
而到了唐代,门神便被两位现实社会中的武将秦琼、尉迟恭所取代。这源于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患病,听到外面有抛砖弄瓦,鬼魅呼叫的声音,心里十分害怕,便命秦琼、尉迟恭两人身着戎装在外守候,果然一夜无事,于是李世民便命画两人戎装像悬于宫门左右,于是新一代的门神就此诞生,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而神荼、郁垒也只能像阿Q那样感叹:“先前老子也阔过!”
而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因为是要“接神”。接的是什么神呢?自然是老百姓最喜欢的财神。关于财神,也有不同的说法,有文、武财神,也有招财、利市两神。文、武财神指的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两个人物:比干和赵公明。也有人把商人的鼻祖范蠡尊为文财神。而在中原一带,则有“五路财神”之说,相传这个财神姓何名五路,中原一带的商人对他是很虔诚的,都要在他的诞生日这天举行敬祭仪式。
不过老百姓比较认可的财神还是赵公明,道教称他为赵玄坛,在民间则称他为“赵公元帅”。这个赵公明在《封神演义》里面是反面人物,助纣为虐,对抗姜子牙,最终还是被姜子牙收拾了。后来他被姜子牙封为“玄坛真君”,又称“玄坛元帅”。因为他麾下有四位主管财富之神,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于是便把他们合称为“五路财神”。这个“五路财神”同中原商人供奉的何五路并不是一回事。老百姓在除夕吃团圆饭的时候放鞭炮“接财神”。而且团圆饭吃得一年比一年早,经常是上午十点多就有接神的了。这在民间叫做“抢路头”,早放鞭炮就能把路头财神早点接到家里来,使得在这一年里财运旺盛。
而民间对于赵公元帅的信仰远远早于《封神演义》的诞生,赵公明的形象和事迹也经过不断的改造,而且祭财神的时间也不确定,有在正月初一的,有在正月初二的,也有在正月初五的。总之是在赵公元帅的生日这天祭祀。
老百姓对于祭财神极为重视,在祭日这一天买来赵公元帅的画像,也有的上门送财神,当然你不给钱人家也不能白送。而买到财神后依然得说“已经请了”。总之对于各路神仙,只能“请”,而不能买。“请”到财神后便摆上香烛祭品,有的富户用元宝、银元等来祭祀。至今无论送财神还是祭财神都是过年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为老百姓对于财富的追求自古至今从未改变,因此在财神的地位在民间的信仰里面是最稳固的。直到今天,每当临近过年,还有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送财神,每到一家都要说几句如“财神到家,越过越发;财神到手,越过越有。”之类的喜嗑。
以上这些是比较大的神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神仙,在过年的时候也要祭拜一番。如在古代正月十五有迎“厕神”的。这个厕神是个叫紫姑的女子。这个紫姑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妾,被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所妒,让她在厕所、猪栏等地干繁重的杂务。紫姑在正月十五这天贫病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她便在正月十五日夜,将她的形象用木头刻上,放于厕所、猪栏,称之为“迎紫姑”。此外在正月十五这天还有迎“床神”的活动,在房间里放上糖茶、糖果和鸡蛋,据说放上这些小孩在晚上睡觉不哭闹。
如今,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人们早已知道鬼神只存在于人们头脑的幻想中。但类似祭神的活动却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对于平安、祥和的向往从古至今不会变化。因此在今天也不能说这完全就是迷信活动,而是要批判地继承,这其中毕竟蕴含着我们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我们的文化传统始终没有被割断,始终在继承和发展中,成为唯一幸存的“文明古国”。这是令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事。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