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由来
时间:2013-02-24 22:27
来源:
作者:韦步峰
点击:次
元宵,原是古印度的摩喝陀国为国教佛教而设的一个纪念日,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这是作为元宵节由来的解释,但作为食品的元宵,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物浮
我在今天的空间签到里,是这样写的:单位发了元宵,有好问的同事认真质疑:元宵和汤圆有何区别。发此消息的前提,是我与其他同事一起笑了这好问同事的“迂”,竟然不知二者乃同属一物。但随即心里一沉,这二者若果真是一物的两种称谓,那作何解释为妥呢。绝对不能用解释一人“学名”和“乳名”来应付了事。
元宵,原是古印度的摩喝陀国为国教佛教而设的一个纪念日,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这是作为元宵节由来的解释,但作为食品的元宵,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物浮在江面,取来吃,味道甜美。问身边人,都不知。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昭王大悦,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这一天是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便规定每年此日吃此食品,久而久之,民间就形成了元宵节吃的这种食品的习俗了。
因了元宵,便有人为其命名为元宵。这种传说因不见于正史,可信度并不太高,仅可作为饭后茶余之消遣。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所以,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来为其命名。
至于汤圆的由来,当归功于南方人。在煮元宵时,因见在汤里翻滚,时而浮时而沉,故有了汤里煮圆食一说。时间久了,也便有了汤圆的称谓。此系本人杜撰,当不可信。
但近代曾流传一个与袁世凯改元宵为汤圆的故事,不妨舶来一笑。传说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不遂愿,终日烦恼。有一天,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姨太太惊吓之余不知何故,后来才终于弄明白,原来“元宵”与“袁消”谐音。姨太太的挨打,倒也给袁世凯提了一个醒,就下了个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的命令。不过这事毕竟可信,有好事者打油诗为证:
诗吟圆子溯前朝
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
沿街不许喊元宵
我是北方人,小时候家里没有糯米粉,元宵节做不成真正的糯米元宵。当时我们吃的元宵,是将包好的饺子沿着粘合部分的方向继续弯曲,最后将两角啮合在一起,使饺子弯成一个圆形。这是我最早的关于元宵的记忆,也是吃了这种元宵长大的。直至后来,才有了最初从南方过来的糯米做成的元宵,北方人用饺子替代元宵的历史才告结束。但缺少了亲手制作元宵的参与,似乎也缺少了真切的关于元宵的感触了。
元宵象征团圆,吃元宵意味着全家人刚刚到来的一年里,幸福、如意。生活处处皆学问,感谢这位好问的同事!同时,也提前祝朋友们:元宵节快乐!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