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雨朦胧的夏日走进磁山文化
时间:2012-09-17 19:19
来源:
作者:城市更夫
点击:次
磁山,悠悠中华文化源起,千万年农耕文明薪火相传; 磁山,这片承载历史的地方,值得你一读再读 1976年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委托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等专家一行亲临磁山文化遗址指导发掘,并对遗址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是我国新石器时代
磁山,悠悠中华文化源起,千万年农耕文明薪火相传;
磁山,这片承载历史的地方,值得你一读再读……
1976年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委托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等专家一行亲临磁山文化遗址指导发掘,并对遗址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
1991年江泽民视察河北邯郸时说:“河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在这里形成……”
世间的文明静静地飘散在历史的尘沙里,填满记忆的痕迹,在暝暝之中,都为那一次次的再发现埋下了伏笔……磁山镇因盛产磁铁石而得名,位于太行山东麓,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洺河,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闻名中外的磁山文化遗址就在距此东南一公里台地上。这里留有先商、战国及汉代时以后多处文化遗址成为一个户密人稠,商贾云集的文化名镇。
在夏日的烟雨里,我慕名来到这里,四周无边的烟雨缭绕,远处不时还传来的音乐旋律,穿过浓雾轻轻敲着我的耳膜,我的心不禁一阵感慨,好像那刀耕火种的场面就在我们的面前。我想,我们的先人们多么伟大啊,为了生命的安定文明,竟然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文化,又在这样艰苦难耐的环境下使之传至今天,我不得不为他们肃然起敬。
“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研究的空白,是我国北方重要原始文化类型。”陪同我的市文化局副局长杨建华,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告诉我:“磁山文化真实记录了磁山先民劳动、生产情景。其文明进步的发展程度举世罕见,为研究原始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众多学术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因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命名为“磁山文化”,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武安人的老祖先在这里第一次把猎物养进圈,第一次把种子撒进田,第一次把林果植进园,第一次掘窖储粮备长远。在这里磨盘磨棒碾谷米,鸟头形支架下冒起炊烟。告别饮血茹毛旧时代,开创农耕文明新纪元。”在磁山文化博物馆,我见到了从事磁山文化保护与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张海江,现在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幸结识这样两位懂磁山爱磁山的朋友,当不虚此行。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撑着雨伞,在雨中亲眼见到了那些遗存千年的古迹和遗址,也别有一番趣味。尤其在张海江热情的介绍下,心底升起一个个惊喜和感慨。
磁山文化遗址总面积十四万平方米,分上下(即早晚)两个文化层。根据考古专家鉴定:磁山文化遗址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正是原始文明盛世伏羲神农时代。它的发现不仅填补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也为农业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直接证据。在河南仰韶文化考古年代基础上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经考古工作者多年来的科学挖掘,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贮存粮食的窖穴及腐烂的粟、黍,出土文物万余件,其中有石、骨、蚌、陶器和祭祀品,有二十三种动物骨骸和植物种子标本等,还有用于农业生产的石斧、石铲、石镰,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渔猪工具网梭、骨镞、箭头,鱼鳔等,还出土了猪、狗、鸡等家畜、家禽遗骸。出土文物有以鸟头形支架和大口直腹平底盂为代表的陶器群,有短足的石磨盘和圆柱状的石磨棒为代表的石器群,其中打制和打磨兼制的比较多,体现了磁山文化面貌是原始的。粟、黍的出土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属罕见,修正了国际专家认为粟起源于埃及印度的论点,把我国植粟年代上溯了二千年。在出土文物中,家鸡的养殖、核桃的栽培,堪称世界之最。这充分说明早在一万年前,我们祖先不仅饲养家畜、家禽,也经常从事渔猎、采集等活动,过着定居生活。
依托“磁山文化”的历史积淀,作为全国重点乡镇的磁山镇先后修葺了普陀湖佛教文化公园、广福寺、广生庙等名胜古迹,建设了磁山二街文化艺术中心、杏林文化湿地公园等旅游配套设施。走进磁山二街,到处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道路平坦、村容整洁,有健身中心、音乐喷泉、小桥流水、名贵花木配以当地果树,一年四季硕果累累、处处飘香,磁山二街已成为闻名冀南的花园式村镇。
这是一片充满吸引力的土地,只可惜天公不作美,霭雾茫茫,烟雨蒙蒙。不过,烟雨中游览,更使人感到“磁山文化”的神秘,宛如让我们回到远古的蛮荒时代,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历史的繁华散落在遥远的时空,当雨滴再次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紧紧抓住那根思念的绳索,心里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重逢在烟雨朦胧的夏日,那些美好的文明,我们会一直铭记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