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带来河套大发展
时间:2012-05-16 16:36来源: 作者:刘文忠 点击:
次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05年),大将军蒙恬发兵30万击败匈奴,占领了河套地区之后,在这里设置了九原郡,移民3万户拓荒屯田。揭开了这里农业开发新的一页。 明朝中叶后期,蒙古部首阿拉坦汗亦曾在河套进行农业开发。后来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和自然的变迁,到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05年),大将军蒙恬发兵30万击败匈奴,占领了河套地区之后,在这里设置了九原郡,移民3万户拓荒屯田。揭开了这里农业开发新的一页。
明朝中叶后期,蒙古部首阿拉坦汗亦曾在河套进行农业开发。后来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和自然的变迁,到明末清初,西部乌兰布和成了一片荒漠,东部后套平原遍布红柳和枳芨,成了蒙古族人的游牧之地。是后来兴起的走西口,才又带来了河套地区的新的农业开发。首屈一指是河神王同春。
河神王同春,是河北省邢台县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12岁时随其父走西口来到河套。
15岁时起,经叔父王成推荐,效力于万德元商号,为其挖渠。
18岁,被万德元委任为施工渠头,指挥开挖了20余里长的短鞭子渠。
作为股东,与万德元商号等合股开挖了四大股渠。
先后在河套独自开挖和疏浚了义和渠、沙河渠、刚济渠、丰济渠、永济渠5条大干渠,与他人合伙开挖、重修了杨家河、灶火渠、通济渠,号称八大干渠;另帮助西公旗开挖了三公渠,被人称为“河神”。
这八大干渠的开挖疏通,带来了河套农业的新的开发和人口的增加。
清光绪十八年,晋、陕、绥、冀多省遭受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灾民逃荒者成群结队。王同春决定以工代赈,接纳饥寒交迫的灾民,备有百余口大锅,由各牛犋送米送柴,每日两顿供灾民吃饭。聚四五万人。
农历春三月开始,王同春组织起上万名灾民为其挖渠。这样既救济了灾民,又解决了挖渠的劳力问题。
到临河县落脚的即4万余户。
在王同春的支持和帮助下开挖了杨家河。
杨家河渠长64公里,并开挖了连通干渠的多条支渠和若干子渠,当年灌溉面积达18万亩,1941年经傅作义将军领导修整治理,其灌域面积曾增至30万亩。杨家河上修建了上能走马车、下能行船的大桥五座,今杭锦后旗境内的头道桥、二道桥、三道桥均为杨家河桥。1942年傅作义将军在河套实行新县制,将杨家河灌域即今杭锦后旗南部和西部地区划为一县取名米仓县,即杨米仓之“米仓”
走西口带来了河套的大发展。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