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喜鞋、宫廷龙鞋、千层底鞋以及专用于科考作弊的“夹带鞋”,千余种形态各异的鞋产品汇聚一堂。坐落于古文化街的本市首座展示中国传统鞋文化的博物馆——华夏鞋文化博物馆,日前已基本完成布展,预计于今年上半年对外开放。
展示千余件鞋产品
作为本市首座展示鞋文化的舞台,“华夏鞋文化博物馆”由老美华鞋店筹建,目前布展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该博物馆面积达800多平方米,汇聚了包括船形鞋、千层底鞋、云头稠面木底鞋等千余种鞋产品,既有古代遗存物也有后期仿制品。展柜内侧的墙壁内,则对各种鞋类的起源、用途、民俗做了详细的文字介绍。您还能亲自感受旧时制鞋、售鞋、甚至是缠足的场景。
追溯5000年鞋业沿革
该博物馆分为六部分,包括鞋的历史、鞋的民俗、鞋的品类、三寸金莲专题、精品展示和特殊场景。“鞋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在我们的历史展区,就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新中国的各种鞋类。”馆长钟漫天表示。在场馆现场,记者看到从远古、商周战国、秦汉三国、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等各阶段的展台,都陈列着十几双鞋制品,编织鞋、木底鞋等等,一应俱全。不仅如此,还有专门的天津展区。
边看鞋边学古代习俗
过道另一侧是“鞋的民俗”部分。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祭祀祭祖都与鞋产品密不可分,古时候,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交际场所,人们所穿的鞋也不尽相同,怀着不同的意愿,鞋样式更是形态各异。对虎崇拜的虎头鞋、求子的连生贵子鞋、农耕鞋、寿鞋,千奇百怪。“这部分都是与文化礼仪相关的,不仅能看到实物,通过文字介绍还能了解古代人的思维意识和习俗。”钟馆长表示。
“三寸金莲”各不同
“很多年轻人可能只听说过三寸金莲,但没有深入了解,我们在布展时特意安排了这个专题。”钟馆长告诉记者,在博物馆内,三寸金莲鞋产品的历史背景、制作材料、附属配饰以及各省市的不同样式,都得到一一展示。三寸金莲的鞋产品并不单独存在,而是要配有很多附属物,主要包括银帛饰物,和金属饰物两种,比如腿带、脚环等。而不同地区的三寸金莲鞋产品也不尽相同。该博物馆则汇聚了28个省市的样式,大小、颜色、设计都形态各异,与现在的标准化生产相比,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古代科举诞生“作弊鞋”
你知道古代科举还有“作弊鞋”吗?在博物馆内你就可以亲眼目睹。在精品展示部分,一双黑色的布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普通的鞋不同,它的鞋底呈现一个凹陷的正方形,看起来不过几平方厘米。“这是科举考试作弊用的,叫‘夹带鞋’,考生把考试范文的袖珍版放入这个凹陷处,再盖上鞋垫,在检查时不容易被发现,就可以把范文带入考场了。”工作人员解释道。另一方面,祈求与上天无限接近的接天鞋翘、宫廷龙鞋等共7个精品鞋类,都一一呈现。而在特殊场景部分,清朝时期本市鞋店的实景、老美华在北京开设的分店门面、陈列着一百双鞋的百履墙,甚至是百姓为女子缠足的房屋等,都一一展示。只见一座不大的房屋内,狭窄的床上放置了缠足椅凳、金莲夹板、裹足布、金莲熨斗等十几件物品,整个房屋仿若一间“刑房”。
还原古代制鞋工艺
当然,除这6大部分外,参观者还可以在博物馆的特定区域,亲自感受古代的制鞋工艺。一张长桌、一盏照明灯、利用剪刀、木夹子、鞋底,尺子等工具,心灵手巧的劳动人民便制鞋谋生。如今环顾在宽阔的街道上,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博物馆静静坐下,摆弄着那些古代制鞋的物件,感受那时那景,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作为历史上我国北方重要的鞋业基地,天津对于促进鞋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我们也建立一座弘扬鞋文化的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鞋业历史,通过实物展示、历史描述的方式,引导和推动更多的人,了解鞋文化。”钟馆长饱含深情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