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集》无疑是一部有价值的、学者可以放心征引的文集,但也不是说它已尽善尽美,毫无缺点。笔者在通读之余,感到它有三个方面,是可商榷的。其一,是资料仍嫌不足,有深入发掘补充的必要。有的文篇,据悉编者已经掌握,但收入时遗漏了。例如,黄三德《洪门革命史》载有1924年2月2日陈氏致美洲洪门函件一通,内容重要,文集刊落了。1925年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陈氏亲撰挽联致悼,文集亦未收。1922至1923年,陈炯明与洛阳吴佩孚信使往还,函电交驰,此事见于多书,《白坚武日记)且详其事。例如,1922年10月26日记,“白楚香(逾桓)代表陈竞存述对大局意见。”11月 4日,“陈竞存代表熊宝慈来洛,陈述陈对于时局主张。”14日,“陈竞存代表熊子勤回湘赴粤报命。”12月 7日,“陈竞存代表谭道南来洛,致陈竞存手书述大局意见。”13日,“晚刻,与陈竞存代表谭道南磋商南北名义收束办法。”16日,“吴使再电竞存宜趋向统一,谭代表并有电。”19日, “陈竞存电,先宪法后选举。”28日,”陈竞存宥电,确示以制宪为统一标准。情辞颇恳切,吴使为转宁齐,保曹。陈之为人虽毁之者多,以其智慧事业论,实为海内健者。”白坚武当时任吴幕政务处长,所记各条,当是实录,且应有具体文电全文。陈氏文集未见收录;而所收两件关涉吴佩孚者,与白氏日记所记之事无涉。此时吴佩孚鹰扬牧野。虎踞洛阳,正是八方风雨会中州之际,共产国际、孙中山、康有为等国内外各种势力均欲交欢洛吴,冠盖风尘于道。陈氏与洛吴往来函电及口信,若能发现,必有可观。尤有进者,民元以后,由于孙中山不承认会党在辛亥革命中之作用与地位,拒绝洪门立案(注册成为合法政团),因而使洪门人士与孙关系交恶。迨孙陈决裂,美洲洪门(致公堂)决意拥陈,故有陈炯明任中国致公党总理之事。其中史实经过,外人难道其详。今文集于此事未见反映,当系由于史料缺失所致。据说美国等处洪门资料保存尚好,若能查找,或有重要文献发现,即于研究致公党历史,亦将大有裨益。总之,陈氏生平波澜壮阔,有关函牍, 文书, 言论,无虑数千百件,因无妥善保管,期窥全豹,已不可能;但文集编成之后续有发现,则是有望之事。 其次,该书设计、印刷与书品,俱属上乘。但检校全书,发觉标点、订误欠妥及误植之处,尚有所见。第三,是体例方面;似有可议之处。例如,文集是否要收附录?现集中有的篇目收了附录,有的资料完全可以作为附录收入,以对应正文,但文集中却未见收,由此使人读后感到此项应在《凡例》中事先有所交代,以期划一。 编好一部名人的文集,良非易事。有的名人文集,反复编过几次,均未尽如人意,还准备再编。由此可见,求真存实,力争完善,其事颇难。《陈炯明集》这个本子,编者花费10年心血,广泛搜集资料,辑入各件达1100余篇,应当承认,其起点是高的,水平也是高的,尽管还有些不足,并不影响全书质量。 世无完人。陈炯明更不是完人。陈氏死后,章炳麟为撰《定威将军陈君墓志铭》,内谓“伤其不幸,以恶名见蔑”。自是以来,已经65年。在史学研究已走上正轨的今天,根据这部文集所提供的资料,相关的研究,相信会开展得更好;就是关系陈氏生平的是非曲直,也可以根据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况和日后历史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更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