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是古代的一种刑法,这种刑法惩罚的不是那种罪大恶极的犯人,但受到这种惩罚的人在内心里得到的伤害却是远胜过肉体的,因为它是在犯人脸上刺图案或者文字,再涂上墨,类似于今天的刺青。 因为所刺的部位在脸上,以后无法消除,因此被刺之人不仅是在身体上得到了惩罚,更大的惩罚是在心里上,如《水浒传》里的林冲,就是被施用了这种刑罚后发配到沧州,之前贵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他被摧垮了强烈的自尊心;还有行者武松经常是长发飘飘,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用长发遮住脸上被刺黥刑的部位,由此可见,多么威武的男人都遭受不起这样的人格惩罚。 可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一直盼着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刑罚,他就是秦汉时期的英布。 英布很小的时候有人给他看相,说他将来的成功是由受刑之后才开始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那种黥刑,英布是一个很容易接受心里暗示的人,从那时起,他就盼着受刑的那一天,真的得到了这种惩罚,并没有象别人那样把自尊心碎得一塌糊涂,反而非常享受的样子,这让那些施刑的人都大感意外,看到他如此享受,从此有人就直接叫他“黥布”。 黥布受刑过后,每一天都期待着成功的到来,他想,按相面之人所言,受过刑的他就等于老天给他加冕,也等于成功已经向他招手,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黥布在骊山服役的工地上,把一大批一起劳动改造的犯人,不管是小偷还是江洋大盗,都被他收拢到一起,成功越狱之后,做了响马。 那时正是秦朝末年,乱世之秋,反秦的义军遍布各地,黥布最初在霸王项羽的手下,霸王一声令下,黥布活埋了章邯二十万降卒,追杀楚怀王,这些惊天动地的业绩,终于成就了黥布的梦想,被项羽分封为九江王。 但是,被项羽封王后,黥布并没有真心的维护项羽的地位,在刘邦与项羽楚汉相争难解难分之时,他只是坐山观虎斗,并不出手相救,黥布的姿态被刘邦敏锐的观察到,于是派使者花言巧语蛊惑他,最后黥布倒向了刘邦的阵营,作为垓下之围的绝对主力,成了压倒项羽的最后一棵稻草,为刘邦称帝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胜利后的刘邦封黥布为淮南王,看来,黥布以“受刑而王”的心里暗示还真的如了他的意愿。 刘邦称帝后,开始大清洗,大开杀戒,把当初帮自己打江山的功臣一个个杀掉,当韩信和彭越被灭族后,黥布也惶惶不可终日,他知道这一天早晚要到来,因此他更加小心行事。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他的一个宠妾生病,黥布的一个手下想讨好黥布,而多关心了一下这个小妾,没想到被黥布怀疑与这小妾有染,不管怎样解释都无法释怀的黥布,决定杀掉这个人。 万般无奈,这个人跑到长安上书,告黥布有造反的迹象。刘邦早就想找理由除掉黥布,这个理由正合了他的心意,于是出兵讨伐,黥布大败,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