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临近假日,孩子们便活跃起来,为自己的假日提早准备,然而,您知道吗?在我国古代,孩子们的假期是少之又少。 那学生的假期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呢? 早在汉武帝时期,随着官方太学的创立,就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主要是“田假”和“授衣假”,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和寒假。 一直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假期制度。国子学是隋朝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最高学府。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三种假期:第一种是“旬假”,十天为一旬,每旬只放一天假,不允许外地的学生回家;第二种是“田假”,每年农历五月份开始放假,时间一个月左右,出身农家的子弟可以回家帮忙干农活;第三种是“授衣假”,是每年农历九月份天气渐渐变冷以后,让学生回家取衣服的假,时间也是一个月左右(往返路上的时间不算天数)。唐朝对假期有严格的制度:凡逾期不返校者将被开除,但是路途太遥远的也可以适当申请延长假期。 《诗?豳风?七月》中写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新唐书·选举制》上有明确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而到了明代,孩子们就惨了。明代的小学,每个月只有谒圣这天放假。时间相对集中,到年末一次性休完,中间除有紧急情况可以告假外,其余无故不到校之行为,均为旷课。 在清朝,组织放假的权利就平分了各自的学校。学校根据结合及时情况,适当调整上学时间和放假时间,清代人唐鉴所办的义学就规定,每年自正月十五开学,至腊月十日,不足一个月,而节假日,就只能期盼每年的年末的短暂时间了;而有的学校假日则相对较多一些,除每个月仿照古人休沐之意,放假3天外,每年端阳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也各放假一天。 然而,这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清末引进西方的教学制度,就使清朝相对模糊的放假制度清晰化。清末重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制都进行了详加制定。 其实,在古代,看似享受假期时间不少的孩子们,真不如现在的学生幸福,因为在以农耕文明着称的我国古代,更多的孩子无福享受假期,取而代之的是帮助父母种植农桑,而现在的孩子每周都会逢五休二,除寒暑及国假外,还能近百天的双休日。 如此说来,现在的孩子是否会幸福的爆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