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世纪的法国,中央集权在对外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英王狮心查理死后,法国开始在与英国争夺欧洲大陆领地的战争中占据主动。1204年起,腓力二世连续夺取诺曼底、布列塔尼、安茹等英王在欧洲的重要领地,极大地削弱了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欧洲的势力。1214年,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役中彻底击败英国无地王约翰,甚至一度渡海攻入英格兰。1218年开始修建的巴黎城和卢浮宫成为是腓力二世为法国留下的最大遗产。其子路易八世(1223至1226年在位)进一步扩大了战果,使英王在欧洲的领地只剩下了波尔多和加斯科尼。1226年,年幼的路易九世继位(在位至1270年),由母亲布隆什摄政。在其长达44年的统治时间里,路易九世对内通过建立巡回法庭和统一货币,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设立火刑场和异端裁判所,强迫他们带犹太人的标志等,对犹太人等异教徒进行了严厉打击。对外,先是在1230年击退了英王亨利三世的进攻,后在1259年与英王亨利三世签订了《巴黎条约》,通过互相交换领地使亨利三世作俯首称臣。后来又同西班牙签订《科尔贝条约》,基本上奠定了两国以比利牛斯山为界的格局。出于对宗教的狂热,路易九世领导了1248和1270年的第七、八次十字军东侵。但在第七次东侵中,他的军队在经水路抵达开罗后,遭到了瘟疫和埃及军队的双重打击,自己也被埃及人俘虏,直到埃及的阿尤布王朝被马穆鲁克王朝推翻后,才在缴纳巨额赎金后被放回。在第八次十字军东侵中,他带领十字军在北非突尼斯登陆,但再次遭到瘟疫的袭击,本人也因此病死异乡。这使其在当时的西欧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297年被罗马教廷尊为“圣徒路易”。1270年,有勇无谋的菲力三世(在位至1285年)继位后,受他人蛊惑多次与西班牙发生战争,结果兵败而死。菲力四世(1285至1314年)继位后,通过联姻等手段吞并了富庶的香槟、波尔图和土鲁兹等地,使法国实力大增;1294年甚至以领主名义召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到巴黎受审,在遭到拒绝后出兵攻占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后领地加斯科尼,迫使英国于1297年宣布休战。但所有这些相对于他在下个世纪所取得的成就都不值一提。 公元13世纪的德国,在根深蒂固的内部分裂和与教皇无休止的争权中没落解体了。亨利六世在上个世纪末死后,德意志人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冠的争夺一直持续到1208年教皇英诺森三世为获胜的奥托在罗马举行加冕。也正是在这一年,亨利六世年仅14岁的儿子—西西里国王腓特烈在举行成年礼后罢免了英诺森三世为其指派的官员,开始独立行使权力;而在此之前,他则完全被作为监护人的英诺森三世所漠视,有时甚至不得不沿街讨食。然而此时英诺森三世已经无暇顾及腓特烈的狂妄了,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新皇帝已经开始入侵实际处于教皇操控下的西西里王国了。在这种情况下,支持腓特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英诺森三世的唯一选择。但关键的一步是由腓特烈自己走出的。1212年,腓特烈仅率几名随从北上他从未踏足过的日耳曼,在支持者的帮助下加冕日耳曼国王,后联手英诺森三世和法国击败了奥托,于1215年正式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腓特烈二世。但他并没有立即履行解放圣城耶路撒冷的承诺,也没有参加英诺森三世在1217年组织的第五次十字军东侵,因为直到1222年,腓特烈二世才基本平定了包括西西里王国在内的所有叛乱。1224年,他在那不勒斯兴办了欧洲第一所不受教会控制的大学。意大利南部在他治理下开始出现勃勃生机。1225年,丧偶的菲特烈二世与早已丢失国土的耶路撒冷王国女继承人结婚,这使得他再也没有理由拖延对耶路撒冷的出征了。1227年,菲特烈二世领导了第六次十字军东侵,但由于行动迟缓而被新任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开除了教籍。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腓特烈二世在次年抵达巴勒斯坦后,很快就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达成了和平协议,兵不血刃地收回了耶路撒冷,甚至宣布自己为耶路撒冷的国王。受到极大刺激的格里高利九世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诋毁腓特烈二世,包括蛊惑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反叛的父亲,甚至私下里将西西里的王位分别许诺给了英国的亨利三世,以及威尼斯、热那亚等城邦统治者。而腓特烈二世则回击以武力。两者之间的争斗一直延续1243年教皇英诺森四世继位。1244年,耶路撒冷城再次被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夺回后,面对新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指责,菲特烈二世回应以兵围罗马。英诺森四世随即逃亡到法国里昂,宣布开除菲特烈二世教籍,同时授权法王路易九世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侵。失去教籍的菲特烈次欧不得不一直与各种反对势力斗争。腓特烈二世1250年去世后,鼎盛的霍亨斯陶芬家族日渐衰落,后继者再也无力控制日益强大德意志贵族。神圣罗马帝国在此后23年里帝位空缺,在混乱中陷入分裂,意大利南部被法国贵族乘机夺取。1273年,德意志一致同意用“七大选帝侯制度”取代统一的君主,毫无影响的阿布斯堡家族也因能够有多位成员先后出任名义上的皇帝,真正的神圣罗马帝国自此消失。此后,德意志诸侯割据的局面持续长达600余年,直至1871年由普鲁士人完成统一。分裂后的神圣罗马帝国城市间征战不断。教廷的权威也因与腓特烈二世的争斗而一落千丈。但这也使欧洲打破基督教数百年的枷锁、步入文艺复兴成为可能。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热那亚等意大利城邦逐渐成为拥有独立立法、司法、行政体系和宣战权的城市。现代意义上的工商业也开始出现。 西欧各国对世界影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几乎贯穿世纪的十字军五次东侵。但与上个世纪只靠教皇的振臂一呼,狂热的人们便踊跃参加收复圣地的战争相比,罗马天主教廷在本世纪组织的五次以埃及阿尤布王朝为目标的十字军东侵世纪上均以失败告终。1202年,拥有“万皇之皇”称号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号召的第四次十字军东侵遭到了西欧各国贵族的一致抵制。穷困潦倒的十字军团并没有出征异教控制下的耶路撒冷,而是在威尼斯商人的蛊惑下于1203年无耻地攻陷并洗劫了同样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 都城君士坦丁堡,甚至还建立了短暂的拉丁帝国,疆域包括小亚细亚西北部、巴尔干半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拜占庭帝国虽然在1261年得以复国,但只能是苟延残喘而已,再无任何历史影响。拜占庭帝国竟然因挑起十字军东侵而又在十字军东侵中灭亡成为莫大的讽刺。而1212年由3万多个小孩组成的“儿童十字军”居然被贪婪的商人卖到北非为奴,则彻底揭露了十字军东侵本质的丑恶。尽管如此,英诺森三世还是在1217年组织了第五次十字军东侵,但同样遭到了忙于争夺地盘的西欧各国的抵制。十字军虽然一度占据主动,但不久便因分赃不均陷入内乱。埃及人乘机发起反击。遭到水淹的十字军损失惨重,只能在签订毫无意义的停战协议后撤回。德皇腓特烈二世领导的第六次十字军东侵虽然成功收复了耶路撒冷,但其与异教国王之间出人意料的和解和友好则令罗马教皇震怒不已。法王路易九世领导的第七、八次东侵,一次自己被俘,一次自己半道而亡,为十字军东侵划上了不光彩的句号。 在十字军不断东侵埃及的同时,另一支西欧天主教势力对波罗的海东岸的入侵规模虽然不大,却因促成了德国普鲁士人时代的出现而历史影响深远。1202年,德国牧师阿尔贝特纠集没落德意志贵族、甚至是罪犯组成了所谓的圣剑骑士团,率先侵入了波罗的海东岸,试图用武力促成天主教在当地人(包括普鲁士人)中的传播,并得到了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的认可。但这支仅有几百人的队伍不遭到了当地人的顽强抗击,而且由于不服从罗马教廷的管辖而在各方势力的绞杀下几乎全军覆没。在这过程中,在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中的诞生的德国条顿骑士团开始在欧洲本土发展势力,甚至在1226年因帮助波兰公爵攻击普鲁士人而在东欧拥有了一块自己的专有领地,并获得德皇腓特烈二世授予贵族的特权。1237年,式微的圣剑骑士团与合并条顿骑士团,在欧洲多数国家拥有领地。“他们外表上像修士僧侣,但其实质上却是军人;脑子里装的不是《圣经》,也不是祈祷词,而是战斗!他们虽然身穿修士式的外衣,但外衣下面仍旧穿着骑士的甲胄。他们的武器不是说教,而是利剑和长矛!在圣战旗帜的掩盖下,掠夺财富成为唯一主题。”两支外侵的德国骑士团合并后,于1240年又伙同丹麦、瑞典入侵罗斯(早期俄罗斯)。此时的基辅罗斯虽然臣服于蒙古人的金帐汗国,但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1242年,德国十字军在东北欧的冒险终于在“冰上之战”中惨败,此后再不敢向东扩张。即便如此,条顿骑士团还是通过大量吸引德国移民,逐步完成了对波罗的海东岸普鲁士人的征服,使普鲁士在几百年后最终融入并统一德意志帝国成为可能。 公元13世纪的北非,因阿尤布王朝以及取代它的马穆鲁克王朝成功击退了十字军的五次东侵,并使蒙古大军在第三次西征后终止西进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大的骄傲。 阿尤布王朝虽然定都于埃及,但无论是萨拉丁还是其他国王都一直延续着重用中亚突厥雇佣兵的传统。其实早在阿拉伯帝国初期,就有大量高加索和黑海北部地区的突厥人被抓或贩卖成为阿拉伯人的奴隶雇佣军。由于没有了部族背景、身份低微、只能通过对雇主忠诚才能生存,马穆鲁克逐渐成为阿拉伯统治者完美的战士。“他们只知道拼杀、狩猎、骑射和战斗,以俘获对手、侵入别国为乐。他们天生就是打仗的料,毕生的追求也就是戎马生涯。……如何作战是他们百谈不厌的话题。”这是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对马穆鲁克的描述。后来,马穆鲁克成为对埃及奴隶雇佣兵的专称。1202年,十字军的第四次东侵并未对阿迪勒(萨拉丁兄弟)时期的阿尤布王朝构成直接影响。但在阿迪勒1218年死后,阿尤布王朝迅速分裂,其子卡米勒成为了埃及苏丹,叙利亚大马士革一带被其另一个儿子占有;萨拉丁的后裔控制霍姆斯和也门等地,贝鲁特等一些地中海东岸城市则在混乱中被十字军夺取。埃及苏丹卡米勒虽然在1219年成功击退了十字军第五次东侵,但却在1229年面对德皇菲特烈二的第六次十字军东侵时,选择让出耶路撒冷,因为对他来说内部的争斗更为重要。1240年,萨利赫成为埃及苏丹,与逃亡中的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组成联盟、试图吞并叙利亚。1244年,联军攻占并屠掠了耶路撒冷,并在与叙利亚苏丹和十字军组成的联盟决战中,几乎全歼了十字军在西亚的精锐。但花剌子模人后来又反叛并联合叙利亚苏丹反攻大马士革,结果被彻底击败并永远从历史上消失了。1250年,萨利赫去世后,其子虽然取得了抗击第七次东侵的胜利,但却失去了马穆鲁克雇佣兵的掌控,结果被杀。埃及开始进入马穆鲁克王朝时代(1250年—1517年)。其后,尽管马穆鲁克王朝在雇佣兵首领极其残酷的相互残杀中不断更换着苏丹,但由于不断有新的雇佣兵加入而一直保持了相当强的战力。1260年,马穆鲁克王朝联合阿尤布王朝的残余势力共同击败了留守在叙利亚的蒙古军队,并趁机从阿尤布王朝和十字军残余势力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大部。其间的1281年,马穆鲁克军队还再次击退了蒙古伊尔汗国的入侵。1291年,马穆鲁克军队最终攻克阿克城,彻底灭亡了耶路撒冷王国,随后将地中海沿岸十字军的残余势力全部清除。就这样,一群远离家乡的战士,用被出卖的生命在无止境的冲杀中开始书写北非此后300余年的历史。 公元13世纪的南亚,另一支突厥奴隶的队伍,虽然没有取得能够与马穆鲁克雇佣兵并肩的骄傲,但却依靠高山和炎热,成功躲过了蒙古大军的征伐,更在印度半岛北部建立了强大的德里苏丹国。1206年,奴隶将军库特布丁成为廓尔王朝在印度北部的实际统治者,在新都德里修建了大量的清真寺,并在廓尔王朝被花剌子模人灭亡后独立发展。1210年库特布丁死后,其女婿及后裔延续了他的王朝。地方穆斯林军事贵族成为德里苏丹国统治的重要支柱,在大力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对佛教等其他宗教进行了残酷,以至于1215年后,佛教在印度几乎销声匿迹了。但统一的王朝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印度半岛北部经济的发展。1290年,这个“奴隶王朝”被卡尔吉王朝所取代。而半岛南部在朱罗王朝1279年灭亡后,也再次分裂成难以清数的土邦。 横看13世纪的世界,蒙古帝国的版图包括了除日本列岛以外的整个东亚地区,中亚的全部,南亚和西亚的大部,东欧和中欧的一部分。其领土面积甚至超过了鼎盛时期的苏联和美国总和。虽然蒙古帝国分裂的趋势最终无法避免,但元帝国统治下的蒙古帝国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外还是维持了相对的统一。尽管太多的杀戮使无数古城永远化为了历史尘烟,但世界毕竟因为如此大规模的冲突和人口大流动而前所未有地如此接近;以中国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和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为代表,东西方文化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交流。自这时起,在对物质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求知中,欧洲人对基督教的疯狂崇拜被极大地削弱,与之相伴的是东方的儒学复兴和西方的文艺复兴的萌芽;现代意义上的工商业也在战争中得到迅速发展。当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骤然崛起,把通往东方的贸易通道生生切断,已经苏醒的欧洲被迫把目光转向了西边的大海,并在前往东方的渴望中为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积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