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尊贵的莫过于皇帝,登高一呼,万民朝拜,何其威风?不过历来帝王之家的人又道不愿意出身皇家,因为举动不自由。毕竟侯门深似海,何况皇宫? 清朝有个皇帝,名叫福临,也就是顺治帝。乃是皇太极之子,五岁登基,多亏了尽心辅佐的太后大玉儿方才化险为夷。当时朝中大臣叔父多尔衮专权,小皇帝看透了宫廷之争,一直到多尔衮死,才能自己掌权,从此大权独揽,开始了独断专行的日子。 顺治帝喜欢女人,但不喜欢皇族推选的蒙古族女孩,当时满蒙通婚属于旧例,皇太后给他挑选了太后哥哥吴克善之女,也就是自己的表妹,此女据说温顺贤淑,才貌双全。可是娶到家之后,小皇帝态度冷淡。有人说皇后后来变了,变得非常嫉妒,不近人情。看见顺治帝喜欢别的宫女就大为吃醋,曾经和皇帝一块儿去听戏,看到戏园子里女人穿红着绿,玉立亭亭,皇后格外生气,不顾顺治的反对,让所有女子一律穿素服登场,搞得园子里大煞风景。 帝后失和,连皇太后也爱莫能助,不久废掉皇后的称号,改立太后侄孙女为后,可是顺治帝也对她非常的厌倦。不想一个汉族女子彻底走进了顺治帝的感情生活。此女名叫孔四贞,乃名将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有德和李定国的农民军交战失利,自杀身亡,只有这一女子逃到京城。顺治帝是个性情中人,从第一眼看到一身素服、孑然一身的孔四贞就心生怜爱之意。不想太后从中作梗,认作干女儿,并把她许配给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此举割断了二人的联系,使得顺治永远是孔四贞的水中月,而孔四贞则永远是顺治的镜中花。 那顺治皇帝确实是个多情种子,不久对自己的弟媳妇一见如故。后来皇帝赐死了襄亲王,并册封福晋董鄂氏为贵妃。这女子温婉娴雅,可惜一直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更是一病不起,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哭的死去活来,甚至寻死觅活,使得当时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不得不让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杀。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董鄂妃一死,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原本就痴迷佛学的他,更是消极厌世。在董鄂妃去世的当月,他就为自己举行了剃度仪式,据说还取了个法号叫“行痴”,一心想遁入空门。这遭到当时他母亲孝庄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顺治皇帝无奈只好让自己的身边的太监替自己出家。最后,心爱之人的去世,又出家不成,顺治皇帝终于积郁成疾,在董鄂妃去世仅仅三个多月后,就溘然离世。也有人说顺治皇帝没死,出家做了和尚,因为厌倦了宫廷尔虞我诈,厌倦了红尘中真爱难觅。自己最想得到的女子要么如雾里看花,要么匆匆而逝。所谓哀莫大于心死,也就是此。 有人还记得顺治帝的佛学诗歌,很有禅意: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是啊,悟的此中滋味,不是高僧,胜似高僧。心中有佛,处处都是佛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