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帝王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生长在宫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贫穷饥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在他们身边,除了生养他们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女人,剩下的只有两种人——太监和大臣。在他们当中,除了开国创业的太祖太宗们,大多数不知道民间是怎么一回事。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地方上的官员也很少能够见到他们。由于地位的原因,这些人又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臣民。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帝王要了解地方官员和民风国情,只能通过身边的这两部分人,所知都是间接的。假如他身边多为正直之人,那么他所了解的情况大多会真实可信;反之,他身边若是多为贪腐之人,他所了解的情况肯定多为虚假。既然天下皆为帝王所有,下层官员要想获得升迁和赏赐,他的政绩就必须要帝王们知道。但帝王们又是“天高皇帝远”,自己的政绩怎么能让皇帝知道呢?这就需要皇帝身边的人为其进言。所以,整个封建社会,根本就没有向帝王行贿一说,因为那叫“进贡”,所谓行贿都是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及帝王身边能说上话的人行贿。这些帝王身边的人,接受了他人贿赂,当然就得替人说好话。又因为帝王的特殊身份,他们不能一一核实,多数人、多数情况下都是会听信近臣之言。偏听偏信,是大多数帝王的通病。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他们要将这些“进言”加以核实,以防止被这些身边的人所蒙蔽。齐国的威王就是较早这样做的帝王。齐威王不是开国之君,也是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他能够这样做,的确有别于一般帝王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逆向思维吧! 齐威王是田姓齐国第三代君王,叫田因齐,在他当齐国国君的前几年,淫逸安乐,沉湎酒色,经常是通宵达旦长饮。国家政务都交给卿大夫处理,管理无章,官职无序,朝政混乱不堪。诸侯见齐国如此,都来侵略夺地,不用说像韩、赵、魏这样的强国来侵,就是像鲁、卫这样只能割地事人的弱小国家,也来侵夺土地,齐国危在旦夕。尽管如此,大臣们还不能直说,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齐国有个善辩之士名叫淳于髡(音:kun),他用隐语对齐威王说:“都城里有一只大鸟,就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了,可是它不飞又不叫,大王可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齐威王把齐国七十二座城的地方长官全部召集到都城召开朝廷会议,重赏了即墨大夫,杀了阿大夫。接着发兵御敌。事情来得突然,各诸侯国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军事上也来不及拿出应对之策,一时间惊慌失措,只好把侵占的土地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赏罚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根据事实所作出的决定。他对即墨大夫说:“自从您治理即墨,毁谤你的言论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看到的是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宁。这是由于您不会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赞扬啊!”于是封给即墨大夫一万户食邑。他又对阿城大夫说:“自从你治理阿城,赞扬你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却看到田野荒废,百姓贫苦。从前赵军进攻甄(音:zhen)城,你未能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也不知道。这是你用财物贿赂我的左右来求得赞扬吧!”于是当天就把阿城大夫烹杀,同时被烹杀的还有那些曾经吹捧过他的人。
齐威王想一鸣惊人,就必须整肃吏治,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源于逆向思维。一般人都会认为身边的人就是最亲近的人,他们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对他们基本都会相信。而齐威王却从中看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赞扬和对一个人的毁谤天天都有呢?为人有长处有缺点,为官有政绩有失误,不可能好的天天好,没有一点儿差池,也不可能差的天天差,一无是处,只要把人向绝对里定论,此事一定有猫腻。齐威王正是想到了这不正常之处,采取了核实调查的方法,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有了这一赏一罚,齐国震惊,官场肃然,官吏们没有谁再敢文过饰非,人人努力表现出忠诚,齐国大治,诸侯惊恐。檀子镇守南城,楚国不敢犯边,楚国的附属国也都来朝拜齐国;盼子镇守西陲,赵国人都不敢下黄河捕鱼;黔夫镇守北境,燕国人都不敢开南城门。种首负责治安,齐国路不拾遗。直到齐威王一世,诸侯没有哪国敢对齐国用兵。
齐威王的逆向思维不仅仅表现为这一件事,他经常有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举动。整肃吏治十几年后,威王二十四年(前355),魏惠王到齐国郊外打猎,他问威王有没有宝物?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沾沾自喜,炫耀似的对威王说:“我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子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威王举了上面四人的例子,说:“我是以人为宝。”并强调说,这些忠于职守、有才干的官员都将光照千里,绝不是区区十二辆车的光芒。这从中也可以看出齐威王思维和眼光的独特之处。
还有那个围魏救赵之战,也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齐威王的逆向思维。威王二十六年,魏国军队在大将庞涓的率领下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在救与不救赵国的问题上,齐国的高层是有不同意见的。最终,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意见,救赵,但军队不是向北去赵国和魏军作战,而是向南进攻魏国的边城襄陵。后来,这次战役在田忌、孙膑的指挥下演绎成了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这就是着名的围魏救赵之战。最初提出围魏救赵设想的人是段干朋,他的思维方式很是符合齐威王的思维特点,所以,齐威王马上做出了攻魏以救赵的决定。否则,碰到大多数按照常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帝王,段干朋不被笑话为“南辕北辙”吗?
田因齐做齐国君主三十六年,死后被谥号为“威”,他威加诸侯二十多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而这一切都是根源于他的铁血手段整肃吏治。好政策还必须要有行政体制保障执行,必须有廉洁勤政的官员保证这种体制的高效运转,齐威王抓住了这点,的确是抓住了事物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