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伍子胥和太子熊建以及熊建的妻子、儿子、随从等一班人马,逃离了宋国,来到中原的郑国。
此时的郑国君主是郑定公。
当年楚平王杀了楚灵王,自立为君的时候,曾经答应归还郑国的土地,可如今七八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兑现,所以这郑定公对楚平王是大大的不满。
不满归不满,可又不敢正面对抗。现在,楚国的太子流亡到他这里来了,怎么办?收留了,必定会得罪楚平王,不收留,也不怎么好,于是,郑定公灵机一动,有了个一举两便的好主意。
何不借着这个机会,利用楚国的流亡太子,去结交晋国,共同抵抗楚国呢?楚国的太子可是个分量很足的砝码。
一日,太子熊建和伍子胥来见郑定公,哭诉冤情,希望郑国能够借兵,回去复仇。
郑定公说:“太子不必伤心,只是我们郑国兵微将寡,不足为用,成不了大事。太子,您若真想报仇,何不谋于晋国呢?只要晋国肯出兵,再加上我们郑国的配合,不愁攻不破楚国呀。”
太子熊建说:“好,伍子胥,你明天就去晋国走一趟。”
郑定公说:“且慢,伍子胥虽为三代忠良之后,英雄无比,但毕竟只是臣下,要想促成此事,还得太子您亲自去才行。”
太子熊建想想也是,就把他的儿子熊胜和伍子胥,都留在了郑国,自己一个人去了晋国,希望晋国能够为他出兵,攻打楚国。
此时的晋国君主是晋顷公。
晋顷公听说楚国的太子来了,想找他帮忙,教训教训自己的老爸,高兴的不得了,马上召开六卿会议,讨论出兵伐楚之事。
但是,晋顷公没有实权,从这个名字就看的出来,晋国要垮台的公,要破产的公,所以叫做“顷公”,说话不算数的,全由晋国的六卿当家做主。
是哪六位?赵鞅、韩不信、魏舒、士鞅、荀寅、荀跞。他们是前朝世袭下来的六位大贵族。
这六位大贵族和晋顷公坐在一起商量,为楚国太子出兵,究竟划不划算。
打的过楚国吗?两边倒的郑国可靠吗?即使打败了楚国,咱们晋国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呢?太遥远了。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得出的结论竟是:攻打远方的楚国,不如谋取就近的郑国!
夹在晋、楚两国之间的郑国,像个不倒翁一样,很讨厌,要想打败楚国,就必须先把郑国给收拾了才好动手。
现在,郑国既然相信楚国太子,那咱们不如借楚国太子之手,灭了郑国!派楚国太子回去当内应,来个里外夹击,杀了郑定公,分了他的国土,最后再图灭楚之计,岂不妙哉?
大家一致通过了,觉得此计可行,既简单,又得实利。
于是,晋顷公对楚太子熊建说:“寡人可以为你出兵,讨伐楚国无道昏君,但晋、楚之间隔着一个郑国,很容易坏事。你若真想报仇,就必须先除掉郑国这个绊脚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太子熊建有些犹豫不决。
晋顷公继续劝他:“郑国是个反复之国,从无信义可言,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寡人若骤然起大军去远征楚国,万一他又从中作怪,太子复仇,也就绝难有成功之日了呀!”
太子想想,觉得也是。
晋顷公又道:“这样吧,寡人与你约定:你回到郑国做内应,寡人派兵从外部包抄,先将郑国灭掉!郑国的地盘全归你,让你来做郑国的国君,这样,咱们才能联手讨伐楚国,事必成矣!”
太子熊建听了大喜!欣然允诺。
协议就此达成。于是,熊建拜辞了晋顷公,又回到郑国,开始了他新的秘密使命。
熊建高兴的把这件好事对伍子胥说了。
伍子胥听了大惊:“太子!你这是在寻死呀!咱们逃出了楚国,无处藏身,是郑君收留了咱们,现在却又被晋国人利用了去谋害他,这种侥幸之计,能成吗?”
“可是,我已经答应了他们。”
“你不答应他们,他们也不会怪罪你什么。可你答应了他们,则信义俱失,再很难为人。事不成,祸从郑来;事若成,祸从晋来,都是祸呀!”
太子熊建贪于得国,便不再听伍子胥的劝谏,暗暗收买不怕死的勇士,结交郑定公的左右之人,准备谋杀郑定公。
不久,晋国来了人,与熊建约定好日期,某月某日,内外一起动手。但是很快,这个消息就被郑国人打探到了。
一日,郑定公请太子熊建游玩他的后花园,随从们都不得入内。三杯酒罢,郑定公收了笑容,严肃的问道:“寡人好心好意收留了太子,并不曾有半分怠慢,太子奈何要图谋寡人?”
熊建慌忙推搪:“没有没有,从无此意。”
郑定公叫带证人上来,当面对质。证人一来,太子建就焉了,再不能辩。
定公大怒,喝令左右:“斩了!”
旁边闪出两个刀斧手,不由分说,冲上去就将太子建按在了酒桌上。熊建大叫:“放我一命!”
定公怒喝一声:“还不动手!斩!”
一刀下去,太子建的脑袋,就从酒桌上滚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