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为什么会灭亡,有朋友问我?和曹魏相比,东吴没有像司马懿父子那样的权臣,也没有像刘禅那样的平庸的君主。我说朋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起曹魏和蜀汉,江东的吴国更有亡国的理由。 其一,孙权晚年的极端猜忌。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早期运筹帷幄,善于识别人才,多次挽狂澜于既倒,比如赤壁之战前任命周郎,白衣渡江任用了吕蒙,夷陵之战任命了陆逊。这些战役都能让东吴转危为安。可是后期,当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一一死去的时候,江东的孙权却极端的自负,并且猜忌心很是严重。宠信非人,流放良臣,后宫纷争,嫡庶疑贰。所有他在清醒时决不干的事,现在干得比谁都厉害。用吕壹则排陷无辜,信陆逊却又让其受谗而死,疑诸葛恪而又使其总揽一切,立后立予以致播乱宫廷,遗患不已。
其二,宗室内战不休。孙权说过:“子弟不睦,臣不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可惜他自己晚年未能幸免,赤乌四年,太子孙登病逝,年仅33岁。在以后的9年内,孙权先后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赐死了四子鲁王孙霸,最后立七子(幼子)孙亮为太子,并立孙亮之母潘氏为皇后。孙亮10岁登基,无法主宰朝政,公元260年,孙亮遭到宗室大将孙琳的罢黜和杀害。而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也饱受权臣之苦,在位7年即英年早逝。
其三,东吴末代皇帝荒淫无耻,暴虐无常。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 (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见杀) ,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其四,和孙皓相比,司马炎早有一统天下的壮志,且兵精粮足,将士用命,准备充分。西晋本就是继承曹魏衣钵的,从晋朝泰始五年(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当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20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3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国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
想起三国演义的那一句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还有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可笑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最后犹然不知,他被押送至洛阳,司马炎看了看他设座让孙皓坐下,说:“我为你设置了这个座位等了你很久了!”孙皓嘴硬,说我在建业的时候,也给你准备好了座位。想到孙皓在吴国干的“好人好事”,司马炎问及剥皮挖眼睛的事,孙皓说那是为了惩治不忠诚的臣子。司马炎觉得这样的暴君人见人烦,认为如果自己不把东吴给灭掉,连老天也会怪罪下来。不过看在孙皓还是最终投降的份上,司马炎把他封为“归命侯”(注意这个封号的讽刺意味),赏赐部分田产财务,但是待遇远不如刘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