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伊始,工业革命开始让人类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空间的拥挤。战争再次成为这种感觉最直观外在表现,而且开始前所未有地残酷。
彻底击败法国并实现统一的德国,不再满意上个世纪殖民地瓜分的结果。已经衰落了的奥匈帝国则试图重新征服巴尔干,恢复其在东南欧的霸权。刚刚独立不久的意大利急不可耐地想要在地中海重温罗马帝国的辉煌。昔日神圣罗马帝国的三大后裔,因此结成“三国同盟”,且充满了战争的冲动。俄国同样不再满足于欧亚大陆腹地的荒凉,从东南欧到东北亚的广袤亚洲大陆都成为其继续扩张的目标。法国虽然百多年来屡战屡败,但依然拥有欧洲大陆霸主的自豪。大英帝国则以世界霸主身份,在继续扩张的同时,时刻盯着每个竞争对手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们--欧洲各国在瓜分世界不久,在欧洲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并将整个世界拖入其中。与此同时,曾经征服过无数民族的奥斯曼帝国彻底分裂,只能用土耳其的名义回味对昔日的骄傲。大清王朝再也无法支撑残破的残躯,极不情愿地将中华文明的火炬交给了中华民国。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筋疲力尽的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猛然注意到一个全新霸主在北美大陆的轰然崛起。一场场连绵不绝的战争构成了这一切巨变的全部。
带着跨世纪战火步入20世纪的是南部非洲。19世纪下半叶,当成千上万失业的英国人涌入南非,不甘接受统治的布尔人在向北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两个新殖民地--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1969年,钻石和黄金在上述地区的发现使贪婪的英国人决心将布尔人完全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1899年,“英布战争”正式爆发。人数上居于劣势的布尔人虽然取得了战争最初的胜利,但在与强大大英帝国的对抗中逐渐不支,领地逐步被英国人占领。不甘屈从的布尔人一度采取游击战术,给英国人造成沉重打击。恼羞成怒的英国人则采取了坚壁清野和残酷的焦土政策,放火焚烧布尔人的牧场,将俘虏的妇女和儿童关进集中营。1902年5月,顽固坚持奴隶制度的布尔人最终不得不停止军事抵抗,同意并入大英帝国。作为交换条件,英国保证战后保护布尔人拥有与英国人等同的殖民者权益;毕竟两者是同根的殖民兄弟。而无数无辜的黑人则成为“英布战争”的牺牲品。不仅如此,1910年,南非联邦建立后,面对经济危机和同样的“恐黑”心理,布尔人和英国人结成白人联盟,延续了布尔人令人发指的种族隔离政策。如今的南非国旗由六种颜色组成,黑色代表黑人、白色代表白人、蓝色代表大海、绿色象征大地、黄色闪耀的是钻石和黄金发出的光芒,最上端的一抹红色则无疑代表了鲜血。南非也因此有了“彩虹之国”的“美称”.然而今天,当人们的目光掠过南非五彩斑斓的国旗,还几人会记得其中的血色几多?
但是,南部非洲并不是当时大英帝国殖民世界的唯一战场。“英布战争”结束不久,英国联手日本,在东亚点燃了扩张的战火。前者发动了对中国西南的第二次入侵,后者在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在中国西部,俄国先是趁“鸦片战争”之机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后乘1888年英国第一次入侵西藏割占锡金之机,诱骗十三世达赖喇签订“俄藏条约”,染指西南。在中国东北,俄国先是联合德国逼迫日本退还了辽东半岛、独占旅顺,后乘“义和团”运动之机将整个中国东北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这一系列掠夺大清王朝的举动在使早就对图谋中国东北的日本怀恨在心,也触动了英国在中国西部殖民利益。1902年,英国和日本签署了联盟协议,密谋在东亚共同对抗俄罗斯的扩张。
1903年11月,英国率先行动,发动了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战争。近万英军从印度、经锡金,由亚东进入西藏,1904年4月到达江孜。藏军以原始武器在宗山城堡与围攻的英军激战,损失惨重。同年8月,英军占领拉萨,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拉萨条约》,约定除赔款和增开商埠外,西藏地方政府非经英国同意,不得将土地让卖、租典给其他国家;西藏一切事务不准任何他国干涉;西藏的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其他权利不得让与任何外国或其臣民等,目标直指俄国。1906年4月,在清政府的坚决抵制下,《拉萨条约》不得不增添了英国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不准其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内治等内容。
1904年2月8日,作为与英军入侵西藏的呼应,依靠清政府巨额赔款恢复元气的日本,偷袭了停泊在旅顺港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双方随后各增兵数十万,先后进行了旅顺争夺战、辽阳会战、沙河会战、奉天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战火遍及中国辽东半岛。1905年1月,日军依靠人海战术攻占旅顺港,俄国远东舰队被迫投降。1905年9月5日,由于国内连续爆发起义和革命,加之增援的舰队在对马海峡被日军伏击、全军覆没,俄国不得不与日本在美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背着中国与日本划分了在中国东北的彼此“势力范围”.根据条约,俄国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 “日俄战争”期间,大清政府在日本人强压下不得不“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肆意厮杀。仅就我国东三省部分地区而言,“自旅顺迤北,直至边墙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甚至连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也不得不承认,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更有甚者,大量中国人被当成俄国或日本间谍遭到残忍杀害。
同样的殖民主义令人发指的暴行,随后发生在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1906年,德国出动数万手持现代武器的军队对当地最大的部族--赫雷罗人进行狩猎般的虐杀,百多万赫雷罗人最终所剩无几。当最后十多万人被驱赶进唯一水源被下毒的山谷,极度干渴的赫雷罗人在死亡前不得不依靠吸食死去同伴的内脏延续生命。而德国殖民者却把大批死者头骨运回国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虽然德国人在2011年决定把那些头骨归还纳米比亚人,但只有道歉。这就是殖民时代的罪恶。
面对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无数苦难,1905年8月,在“日俄战争”的炮声中,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口号,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从1906年12月的湖南“萍浏醴起义”,到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在全国领导了十余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极大地动摇了大清王朝的统治,激发了全国民众的革命热情。1911年10月,清政府“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辛亥革命”的烈火随即席卷全国。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2月,清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大清帝国在历经了12位皇帝和长达268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无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仅2月后,掌握大清王朝最精部队军权的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便以劝清帝退位有功为由,逼迫孙中山辞职,自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首都迁往北京。中国进入延续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代。
德国虽然主导了1884年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但其在西南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利益,相对于其他老牌欧洲殖民者简直不值一提。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的日耳曼人,同样不满自己还瘦小的身躯在欧洲大陆被英、法、俄等国庞大的身躯所拥挤。重现罗马帝国的辉煌,称霸欧洲推及整个世界成为日耳曼人的终极梦想。进入20世纪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德国已经急不可耐地准备向英法的霸权发起挑战。而已经很长时间不得不忍受英法俄肢解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被拿破仑硬生生摘去了神圣罗马帝国王冠的奥匈帝国,此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盟友。事实上英、法、俄等国也从未让战争的机器停止转动,也同样早已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此时,战争唯一缺少的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各方势力的焦急等待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令枪终于如当事国所愿地在大家都认可的地方--“巴尔干火药桶”打响了。由于地处欧洲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地理结合部,数百年来,巴尔干地区一直是各种霸权争夺的焦点。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者暗杀,欧洲立即分别以德意奥国和英法俄为代表划分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交战阵营。1914年8月1日,德俄宣战;3日,德法宣战;4日,英德宣战;战争随即蔓延到整个欧洲,直至整个世界。在欧洲西线战场,主要是德国与英法联军的重兵交战。在欧洲东线战场,北部主要德国、奥匈帝国与数量庞大俄军交战,南部主要是俄国、英法联军、1915年退出同盟国的意大利,及其他国家与德国和奥斯曼帝国交战。在大西洋,主要是英德海军的大规模决战。德国为封锁大西洋运输采取的“无限制潜艇战”成为后来美国参战的借口。在西亚战场,主要奥斯曼帝国与英国以及英国支持的阿拉伯人和亚美尼亚人起义者交战。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就是以这一时期英国人支持阿拉伯人推翻奥斯曼人统治为历史背景拍摄的。在东亚战场,主要是英日联军对德国在东亚的重要军事基地--中国青岛的进攻。在东部非洲,德军与英国和比利时联军交战。在西南非洲,德军主要与英国支持的南非军队交战。中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先后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交战各国都做了充足战争准备,德国人在西欧战场蓄谋已久的速战速决进攻没有取得成功,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令各国都感到绝望的消耗战。工业革命的成就则加剧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数以万计的士兵往往在一次冲锋中就倒在了密布重型机枪、大炮的绵延不绝坑道前面。随着战争的持续,英法两国庞大的殖民地经济开始发挥威力,加之美国在1917年 “适时”出兵欧洲,德国最终不得不在1918年11月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从1871年威廉一世宣布德国统一,到1918年他的孙子威廉二世下台,自诩为神圣罗马帝国继承者的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只存在了47年。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尽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解除了军事武装,且背负巨额战争赔款,但德国皇帝只是被实行了流亡的惩罚,德国依然拥有当时欧洲最强大的经济实力。唯一感受到苦难和屈辱的只有德国普通民众。这为德国纳粹党在20年后,利用民众的不满卷土重来埋下了祸根。1923年,希特勒发动了一场未遂政变,在8个月的牢狱生活中完成了臭名昭着的《我的奋斗》。
|